机器人产业在东北,有戏!
去年,发改委在“十四五”规划中重新提到了“东北振兴”。从曾经的城市化率全国第一,到现在网络上东北梗频出,这四十年东北究竟发生了什么?
随着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城市经济的崛起,曾经的“共和国长子”GDP被多个省市反超,甚至几乎沦落到给全国“拖后腿”的地步。
2022年上半年,东北吉林省GDP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百分之六;辽宁省GDP增速为1.5%,低于全国平均增速水平;而黑龙江虽然成为东北唯一GDP增速领先全国的省份,但2.8%的增速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难挽整体颓势。
从曾经的“共和国长子”变为如今尴尬的地位,东北今天的颓势大部分归因于错过了上世纪末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随着全球智能化趋势的来临,小米、华为、腾讯等多家巨头开始布局机器人产业。从近年东北的产业布局来看,国家“十四五”规划中高度重视的机器人产业,或许是这把撬动老城发展的杠杆。2022年,机器人产业世界级大会频繁召开,这个千亿市场上升势头十分猛烈。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工业机器人九年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约50%,服务机器人更是连续两年市场规模增长超20%。
商场里,引导机器人将我们带到指定店铺;冬奥会赛场中,雾化消毒机器人在辛勤作业;工厂里,巨大的机械臂在工人的操作下搬运着成吨原材料。不仅如此,机器人也从日常生活使用逐步延伸到汽车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化工、塑胶和食品等领域。应用范围领域不断延伸,使业内人士看到了机器人行业极大的市场潜力,国内不少地区都盯紧了这份未来蛋糕。目前,按机器人产业企业数量裁定,中国机器人已经形成东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大区域集群。京津冀辐射范围广、辐射能力强,可将天津、河北区域做为产业链配套供给梯度发展。长三角机器人制造集成与应用市场起步较早,更偏向落实应用场景。珠三角产业链上中下游建设相对完整,靠近香港有利“出海”前景,同时吸引国内外人才,更具创新研发优势。在其他三大机器人产业集群的激烈竞争下,既没有强大吸金能力,又缺乏现代化产业链条的东北,为何能在激烈的机器人产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呢?首先,东北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减少原材料运输成本和工厂建设成本。工业机器人对骨架的强度和刚性要求很高,因此大多由钢铁或其他金属材料制成,而东北恰好拥有中国最丰富的铁矿石。2020年,东北铁矿石原矿产量占全国比重16.4%,是中国第二大铁矿石产矿区。
此外,东北拥有庞大的煤炭石油储量,其煤炭储量约723亿吨、石油储量占全国储量一半以上,这使机器人生产线的电力供应得到充分保障。除了东北独有的原材料优势,地价对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在东北建机器人工厂,比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工厂要便宜一半以上。以东北哈尔滨和长三角杭州的工业用地起拍价为例,哈尔滨编号为NO.2022HT004的工业用地,出让50年、面积20103.00㎡ ,起拍价仅为1044万元;而杭州编号为萧政工出[2022]4号的工业用地,出让30年、面积13725.00㎡,起始价高达1763.43万元。折合下来,哈尔滨50年起拍价仅为522元/平方米,而杭州30年起拍价高达1285元/平方米。东北地价便宜,用人成本更是划算,在工业基础建设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批量生产的机器人工厂自然会往成本更低的区域搬迁。其次,东北具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这打开了机器人产业链在东北广阔的应用市场。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代替工人作业,可以极大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为此,东北的“老字号”工厂掀起了智能化转型风潮,为工业机器人市场开疆拓土。根据辽宁省副省长姜有为介绍,辽宁目前拥有700多个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1.25万家工业企业的49.7万台工业机器人设备。在沈阳华晨宝马工厂,1800个工业机器人代替工人进行组装作业;AVG小车搬运机器人是使用率已达到行业40%;沈阳海尔、鞍钢、沈飞、一汽等重工业工厂都陆续采购工业机器人降本增效。即使如此重视,中国制造业94万台机器人所替代的工人岗位数,仅占制造业总岗位数的2.8%,可想而知,未来工业机器人有着多广阔的市场。除开大众的工业机器人赛道,东北125家三甲医院也正尝试引进医疗服务机器人,东北医疗机器人市场慢慢浮出水面。一方面,东北老龄化速度加快,六十岁以上人口超20%,老年人对康复机器人有着庞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手术机器将手术难度大幅降低,大量引进可以补充医生数量不足的缺失。不断有东北医院引进医疗机器人的消息流出:东三省首台国产机器人落户辽源市中心医院;东北首台国产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盛京医院装机;辽宁省人民医院完成机器人辅助关节炎手术……东北医疗机器人市场正慢慢打开。在三甲医院的重视下,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不足3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79.6亿元,行业增速保持在3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军工实力一直强劲,特种机器人市场也大有可为。其中五大战区之一的北部战区机关就设立在沈阳,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少军用机器人都打上了来自东北的烙印。哈工大研制的特种机器人无需进坞,即可对船体进行清洗,规避了“蛙人+手持设备”清洗船体的风险;沈阳自动化所研发的“海斗”、潜龙”等机器人,完善了我国水下机器人谱系化技术装备体系。最后,新兴产业发展往往会遇到很多瓶颈,机器人产业想要持续发展也离不开东北各省市政府的鼓励支持。2022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都分别发布了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相关规划及意见,其中,建设产业基地和奖励创新企业成为政策重点。此外,为推进机器人产业供给侧改革,辽宁省26所高校、3家科研院所和27家企业联合成立“辽宁省机器人产业校企联盟”;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吉林省中工技师学院引进了东北第一条工业机器人柔性生产线。可以说,这些独有优势是东北机器人产业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对垒的底气。
无论优势有多少,对于高新产业来说,研发才是硬实力。哈工大、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撑起了中国机器人研发的半壁江山,给东北带来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东北人均受教育年限十一年,排在全国第一的位置,高素质人才给东北机器人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另外,东北大学机械及自动化类院校排名全国第五;哈工大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第一台点焊机器人、第一台空间在轨维护机器人;沈阳自动化所更是打通了机器人技术、市场、运营模式,给东北乃至全国留下了机器人市场初步产业化雏形。沈自所 “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创立的“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企业路线经过完善,已经应用到全国,技术和市场由研究所掌控,加工制作靠有能力的企业。跑通了发展模式后,沈阳自动化所占领了汽车、摩托车等行业机器人应用工程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迫使进口机器人大幅度降价,为国产机器人研发销售开路。完整的市场化雏形自然少不了机器人公司的建设,2000年,隶属于沈阳自动化所的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正式成立。新松有着全国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全国80%的汽车拼装生产线机器人从这里诞生,新松机器人在国产机器人中市场占有率超过20%。截止2022年8月,新松已经拥有615项专利,填补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百余个技术空白,新松产品出口全球23个发达国家,产值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速。像这样的机器人龙头在东北还有很多,比如哈尔滨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承担着提升东北机器人整机设计、制造能力, 引领优秀机器人企业发展的责任。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由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方联合组建,作为东北机器人产业领头羊,也表现不俗。HRG获授权专利900余项,研发和推出200余种产品,培育机器人及新兴产业领域的科创企业100余家。龙头企业的良性发展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完善,更加速了中小企业的产业聚集。2017年中,东北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仅有257家,而五年后的 2022 年 7 月, 东北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 915 家。在新松和HRG的带动下,东北地区孵化出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的中小型机器人企业,龙头企业带领其发展壮大,最终提升东北地区机器人产业整体竞争力。也许未来,东北机器人产业能在中国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机器人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将带领东北重工业转型升级,使东北地区重新走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