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风口下,ESG投资的价值在哪儿?

2021-11-01 518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国家未来逐步配套的各种政策,或将对中国资本市场和投融资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而企业级ESG(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的战略和实施也愈发被重视。推动ESG投资除了能倒逼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注重长期社会价值的实现,也有利于资管公司自身的投资回报。下文将解析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国市场ESG投资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并就推动中国ESG投资发展、助力中国企业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提出可行建议。

      

从ESG角度看,碳中和目标对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和企业,如煤炭、石油、钢铁、建筑、传统装备制造等,带来的挑战尤其大。投资机构须主动识别和控制风险,重视对项目的环境风险暴露、负面环境影响、正面绿色绩效、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评价,促进被投企业加强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视,帮助企业规避政策和行业风险,不断提升绿色研发和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多项实证研究表明,ESG投资可为投资者和企业带来正面影响。目前全球范围内,ESG的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投资规模已占全球总资产管理规模的三分之一。ESG投资的发展离不开监管方、资金方(Asset Owner)和资本市场的多方共同驱动,以及技术、社会影响等手段的助力。未来ESG的投资将进一步向ESG整合和目的性影响转变。



中国ESG投资发展现状及挑战


中国资本市场对于ESG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据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2020年报告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AMAC)统计,尽管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绿色和ESG投资规模尚无公开数据,但在AMAC成员的调查中,197家私募基金中有8家表示已发行或正在发行针对绿色投资的产品;在224 家风险投资公司中,有 19 家报告了采用绿色投资策略的21 种产品,分别针对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和绿色农业。随着中国碳中和目标的设定,这些数字预计会持续增加。


自2012年以来,截至2021年7月,已经有64家本土领军者签署UN PRI(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包括47家资产管理者、3家资产所有者和14家服务商。ESG共同基金(Mutual fund)自2015年以来,产品大幅增长。2020 年中国发行了 20 多只ESG共同基金,基金的规模也大幅增长至2019年的两倍以上,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快增长。

      

当前中国ESG投资面临四大挑战,本质在于中国ESG投资刚刚起步,在市场认知和内涵定义等方面亟待完善,对发展的标准设定也需从实际出发。

      

挑战1:市场对ESG策略的有效性存疑。当前A股市场短期化的投资风格使得投资人难以关注投资标的在ESG方面的长期价值基础。此外,由于当前中国市场对ESG投资的内涵尚未达成共识,照搬海外ESG内涵和指标的测算结果,是否能真实科学地反映中国企业的ESG能力,还有待研究。

      

挑战2:数据可得性差、滞后性强、客观性不足。除部分高排污、高能耗重点企业需要强制公开环境信息外,当前中国上市公司主要采取自愿披露ESG信息的方式。而在披露指引层面,2016年和2017年证监会出台相关规定,强化了ESG披露要求,然而披露规范和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对比国外环境与社会方面的常见量化指标披露情况,A股企业平均披露率仅为27%,整体低于国际平均水平。ESG的数据披露出现“多定性描述,少定量指标,多正面报道,少负面问题”的情况,相关数据滞后严重。

      

挑战3:资金方参与度低、引导作用弱。当前中国的机构资金方已逐步意识到ESG的投资理念,但对ESG投资的参与度仍然较低。养老金、社保等机构在可行性研究和流程落地等方面更为谨慎,相较保险机构而言决策过程时间较久。截至2021年7月,中国有3家资金方签署UN PRI,分别是平安保险集团、双湖资本和泰康保险集团。相较全球超过15%的签署机构为资金方,中国目前仍存在较大差距。而养老金管理机构方面,截至2021年4月,国内有11家养老金管理人或者母公司加入UN PRI组织。养老金管理机构仍未在投资指标等方面全面融入ESG。

      

挑战4:资产管理机构积极性参差、能力建设薄弱。ESG资管产品在中国整体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多数机构仅引入了概念性产品,长期布局建设ESG能力者寥寥。在系统化投资能力上,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20年3月发布的中国基金业ESG投资专题调查报告,在参与调查的324个公募和私募机构中,仅有16%的机构十分关注ESG/绿色投资、并开展了相关实践;多数机构(71%)对ESG/绿色投资有所关注,但仍处于有待了解和观望状态;13%的机构尚不了解ESG/绿色投资。



推动ESG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未来ESG生态体系的建设需要监管方、资金方、资产管理机构和第三方服务商等共同努力。政府监管部门稳步推进上市公司ESG信息的强制披露,指引市场构建符合中国市场情况的ESG内涵框架及因子逻辑,将推动ESG投资步入稳定发展的高速轨道。

      

第一,推动ESG投资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考虑到发展阶段、文化差异等因素,构建符合中国市场情况的ESG内涵框架及因子逻辑。尤其是在环境方面,应从中国当前资源禀赋出发,对化石能源行业不能采取欧美国家的排斥策略,而需鼓励化石能源的节约高效利用,以及从传统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型。环境污染治理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因而中国在能耗和污染物指标方面要展现出更大的关注度。

      

第二,提升ESG数据可用性,需要相关制度保障来驱动ESG底层数据披露。近年来关于ESG的指导文件密集出台,进一步推动了资本市场对ESG的关注和践行。监管层持续发力,积极推动上市企业开展ESG信息披露。为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ESG数据披露的数量和质量,推动资本市场和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上而下”出台强制性数据披露政策至关重要,未来相关基础制度体系的建立值得期待。鼓励第三方数据商的发展,也能进一步提高ESG数据的可用性。国内现已兴起第三方数据提供商,能够将ESG的定性和定量数据转化为投资可用的分析和模型输入。

      

此外,考虑到中国ESG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ESG的标准不要过于苛刻。通过偏强制披露政策指引和推动资本市场达成ESG内涵的共识之后,鼓励ESG的详细标准可逐步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对于能够产生投资回报的ESG价值,必然会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和鼓励。与此同时,考虑到在起步阶段的ESG投资可能造成支出增加等经济负担,削弱企业积极性,政府也可考虑适度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激励。

      

长期投资理念下,考虑中国特色、行业特色,能为投资带来稳健的超额收益。虽然当前中国市场对ESG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基于当前简单维度的ESG数据和指数类产品,中国学术界和业界的研究多认为在两年期及以上的投资期限,ESG类产品更容易取得稳健超额收益。在股票类产品的研究中,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也有诸多实证表明将ESG纳入投资策略能带来稳健超额收益。以保险为代表的资金方已经意识到ESG的重要性并在ESG投资领域有所行动,未来在专业化运作和监管鼓励下将引导市场发展。

      

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加大,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深耕注重企业长期价值的投资理念,ESG策略在实证研究和业界实践中,必将在未来展现出更强有力的投资回报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