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分析及转型升级建议

2021-10-15 566

导读:


中国产业园区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涉及不同产业层次、覆盖经济领域广泛、多种类型互为补充的发展态势。园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在追求合理化和高端化目标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分析

1、园区主导产业趋同,同质化特征明显。

我国产业园区建设已基本完成了要素集聚、规模和数量扩张的任务,逐步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效率与发展质量阶段。

目前,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是提升园区发展质量面临的首要问题。受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影响,国内产业园区带有一定程度的跟风性质,没有与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相结合,导致园区规划不完善、定位不明确,大部分园区没有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部分地区在推进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过分追求产业园区短期产生经济效益指标,对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产业定位不清晰。企业在选择产业投资项目时也表现出盲目性,以当地政策支持力度、税收减免力度来进行选择,产业项目与功能同质化倾向日趋严重。

2、开发过程“重量轻质”,难以形成合理分工布局。

目前,各个地方盲目冒进新建各类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建设“重数量,轻质量”特征明显,然而许多入驻企业因没有形成专业分工,仍处于“低效率区”。

部分地区产业园区内表现出“重企业、轻产业”的不良现象,企业各自为战,未能形成上下游合作的整体力量。产业园区不是集中化、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区,导致的产业园区产业结构、技术积累、要素集聚和所处制造业价值链位置不足以支撑产业园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甚至在部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或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盲目跟风,大量从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行业,缺乏基于地区实际的特色产业和适应新工业革命和全球制造业格局变化的技术与人才积累,园区内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发展也没有形成。

3、园区政策依赖性强,要素利用率较低。

产业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大量的政策优惠,吸引一些具有示范效应的大项目和大企业入园,增加了企业的依赖性,影响产业园区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建立。同时,各个地区产业园区运营各自为政,不顾园区经营效益,无底线提高政策优惠额度,而不是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政策建议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实质是我国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政策试点,为推广示范积累成功经验的重要先行区。随着“中国制造2025”实施推进,迫切要求中国产业园区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转型升级。新形势下推进我国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将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推动产业园区集约化转型升级。

产业园区转型的重要一环就是园区内产业转型升级,这就要求积极有效地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园区内落地,及时配套现代服务业集聚、融合发展,这不仅是支撑和引领园区转型升级的新增长极,也是产业园区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和主要着力点。


未来一段时期,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打造产业聚集推动型、经营主体带动型、科技创新驱动型、生态循环促进型、三产融合引领型、服务支持拉动型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绿色产业园区。

推进各优势产业的融合和集聚,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专业化市场的形成,转变园区经济的发展方式,以数字融合、智能融合、产融结合、产城融合等模式,持续推动园区产业跨越式融合协调发展。同时,加快各级各类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与上下游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的融合与集聚发展步伐,引进、整合和强力发展名优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2、新工业革命技术与智能制造应用,推动产业园区智慧化转型升级。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重大变革,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更为紧迫。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可以带动园区人才、信息、资金、数据等各类要素的链接,将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资源整合到产业园区里面,对产业园区内企业进行更优质的服务,让产业园区自身产生裂变实现升级。


同时,新技术与智能制造的应用,可以将传统产业园区打造成新式智能、智慧园区,解决产业园区面临的恶性竞争和产业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将资源招商型产业园区向品牌经营型产业园区转变,将企业集中型产业园区向产业集聚型产业园区转变,从而实现传统园区向智能、绿色、智慧化园区的成功转变。

一方面,基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通过新技术和模式重新构建产业组织与生态,实现产业价值链的进一步分解和重新组合,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另一方面,通过推进产业园区打造智能化、柔性化、开放化OEM制造业平台,实现对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逐步形成基于新技术的产业园区内部与产业园区间的分工协作,进而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3、体制机制创新与融资改革,推动产业园区高效化、平台化转型升级。

一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产业园区运营与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政府监督为引导的产业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配置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人才等资源,全力聚集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项目落地园区。

二是通过投融资改革盘活产业园区原有资源存量。在强调保障政府调控能力有效有力的前提下,强化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地位。积极构建产业园区投融资平台,探索运用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将土地和实物等优质资产进行证券化融资,盘活园区存量资源,增加现金流,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未来,国家对产业园区开发的重心将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功能完善、绿色发展方向转变,同时对开发数量进行适度控制,鼓励不同地区产业园区探索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模式,推进产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先进智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