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9年7月科创板正式推出以来,其一直承担推动中国硬科技创新的战略性任务,并重点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五大领域相关公司的融资和科研活动。
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累计483家。过往三年,累计通过IPO募集资金净额6844亿元,资本市场以实际行动践行对中国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支持。业绩方面,也颇为显眼。数据显示,今年1-3季度累计实现营收7822亿元(不含中芯国际、百济神州、诺诚健华三家尚未披露三季报数据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91亿元(文中如无特指,均为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3%和25%。具体来看,351家科创板公司实现营收正增长,占比超过七成。从细分领域来看,生物制药、光伏新能源花开两朵。业绩最好的前十大科创板公司,光伏新能源占据3席,生物制药产业占据4席,剩余3家分属半导体、消费电子以及电气设备。生物制药产业相关公司赚钱能力惊人,4家上榜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合计98亿元,不过,市值表现不佳,总市值仅为833亿元。上榜的光伏企业中,晶科能源以16.76亿元的净利润,市值却高达1858亿元。碳中和与硬科技创新才是真正的市场方向。生物医药行业在前十强榜单中表现抢眼,反映当前强劲的市场需求。江苏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2019年12月登陆科创板,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配套检测仪器、体外检测服务。半年报中,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和核酸提取试剂的收入占比达到64%。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93 亿元,同比增长97.69%,净利润16.24亿元,同比增长63.06%。不过单季度看,硕世生物盈利能力明显下滑。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8亿元,同比下降1.32%;净利润3.91亿元,同比下降20.9%。截至11月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110.43元/股,总市值为65亿元。得益于市场需求旺盛,新能源中的光伏产业,成为三季度的赢家之一。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2022年1月登陆科创板,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半年报显示,光伏组件的收入占比已超过95%。事实上,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上游硅料环节毛利率最高,最赚钱。不过面对持续高位的产业链价格,下游组件厂商扛住了成本上升的压力,也维持了较高的净利润增速。组件业务占比较高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100%。晶科能源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527.72亿元,同比增长117.4%;归母净利润16.76亿元,同比增长132.37%。谈及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公司称系全球市场需求旺盛,光伏组件出货量大幅增加所致。同时产品结构持续优化,N型产品出货占比提升,使得收入和盈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2022年1-9月,公司实现总出货量约29.8GW,同比增长91.50%,其中组件出货量约为28.5GW。2022年被行业普遍认为是N型技术产业化元年,N型技术也一直是晶科能源押注的技术路线。目前公司已投产的N型TOPCon电池产能量产转化效率已达25%公,一期16GW已实现满产,二期19GW已开始规划建设。机构指出,2022-2023年是光伏电池片环节扩产大年,而TOPCon将成为2022-2023年电池扩产的主流路线。TOPCon优秀的盈利能力将对产业资本形成较大的吸附效应,进而对其他电池技术路线形成挤压态势。截至11月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18.58元/股,总市值为1858亿元。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华大基因的测序仪板块独立拆分而来。2022年9月9日,华大智造头顶“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第一股”光环登陆科创板。华大智造目前已形成基因测序仪业务和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两大板块。2019年之前,基因测序仪业务是公司的基本盘。2020年公司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收入占比增长迅速,成为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该业务主要为公司向疾控中心、海关、第三方医疗检验机构等单位销售实验室自动化仪器、新冠病毒核酸提取试剂及相应耗材等产品的收入。前三季度,华大智造实现营收32.90亿元,同比增长15.57%;归母净利润20.22亿元,同比增长339.85%;扣非净利润仅有3.87亿元,同比下降24.96%;毛利率55.3%,较去年同期下滑近14个百分点。毛利率较高的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收入占比下降,或是毛利率下滑原因之一。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之间的巨大差异,来自一笔专利诉讼赔偿金。2022年7月,公司宣布与全球基因测序仪巨头美国Illumina就美国境内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长达三年的纷争以Illumina承诺向华大智造支付3.25亿美元净赔偿金告终。截至11月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135.7元/股,总市值为562亿元。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688396.SH)成立于2003年,2020年2月登陆科创板,是一家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的半导体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控制产品等。当前以手机、PC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给功率半导体带来负面影响,但受到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行业的需求推动,功率半导体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下行周期。华润微也表示,今年尤为重视汽车电子和光伏市场的开拓。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32亿元,同比增长10.17%;归母净利润20.57亿元,同比增长22.18%。但公司增长势头有所减缓,在增长迅速的2020年-2021年,华润微单季净利润都是翻倍以上的增长。晶圆制造方面,2021年底,公司拥有6英寸晶圆制造产能约为23万片/月,8英寸晶圆制造产能约为13万片/月。另外,12英寸晶圆项目的产线已经通线了,正在处于小批量的生产阶段。10月29日,华润微深圳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一期总投资22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48万片12英寸功率芯片的生产能力。除深圳项目外,华润微在重庆高新区布局的12英寸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项目也进展顺利,正在筹备试生产。该项目计划投资75.5亿元,完成投资7.9亿元,首期产能规划3万片/月。截至11月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53.16元/股,总市值为702亿元。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88036.SH)主要从事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终端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品牌运营。公司的主要产品为TECNO、itel和Infinix三大品牌手机。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非洲、南亚、东南亚、中东和南美等全球新兴市场国家。凭借在非洲市场远高于其他手机厂商的市场的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传音控股在业界被称为“非洲之王”。根据IDC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上半年在非洲市场,公司智能机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0%,继续排名第一。不过,今年消费电子整体下行,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三个季度下跌,以手机为核心业务的传音控股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0.32 亿元,同比上涨 0.72%;归母净利润 22.58亿元,同比下滑21.64%。针对盈利下滑的原因,传音控股解释称,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持续科技创新、加大产品及移动互联相关等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加;加大市场开拓及品牌宣传推广力度,销售费用同比增加。此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本期为损失,导致非经常性损益同比下降。公司还表示,疫情的持续以及海外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通胀压力、美国加息导致本地汇率波动以及国际突发性事件等外部环境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随着各大手机厂商进入非洲等新兴市场,传音控股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截至11月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66.48元/股,总市值为533亿元。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688599.SH)创立于1997年,2020年6月登陆科创板,主营业务覆盖光伏组件,电站及光伏系统产品,光伏发电及运维服务、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的开发和销售等。凭借光伏组件与分布式产品等销售景气,天合光能取得营收、净利润双增。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主营收入581.98亿元,同比上升86.15%;归母净利润24.02亿元,同比上升107.74%。对于经营业绩高速增长的原因,公司表示,在全球和国内“碳中和”政策的引领下,光伏行业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和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公司分布式智慧能源的各类型业务快速发展,出货量及销售量也持续高速增长。不过,受上游硅料价格较高影响,天合光能毛利率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3.45%,较去年同期13.57%微降,且今年一、二、三的单季毛利率也呈现环比下降的态势。有券商分析,今年硅料因供需错配价格持续上行,对电池组件环节盈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随着2023年硅料新增产能释放,硅料价格有望回落,一体化组件环节将迎来盈利改善。截至11月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75.83元/股,总市值为1644亿元。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688009.SH)是一家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业务包括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系统集成、设备制造、系统交付等。2019年7月22日,中国通号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登陆科创板的首家大型央企和“A+H”模式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9.45亿元,同比增长6.36%;实现归母净利润26.01亿元,同比增长8%。中国通号在季报中重点提及疫情的影响,“受疫情影响多地业主延迟招标,所属两大城轨业务核心企业卡斯柯与上海工程局集团因属地疫情影响市场经营受限。新签外部合同额同比下降,但市场占有率依然保持领先。”海外市场受疫情影响更甚。2022年1-9月,海外累计新签外部合同额1.80亿元,同比下降89.23%。公司表示,海外市场受国内外疫情和国际局势动荡的双重影响,多个重大项目无法按既定时间节点开展招投标相关工作。截至11月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4.57元/股,总市值为436亿元。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688298.SH)主营体外诊断产品,应用于传染病检测、毒品与食品安全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等领域,于2020年2月登陆科创板。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冠系列检测产品营收占比在90%以上。东方生物新冠检测产品以新冠抗原、核酸、抗体等检测试剂销售为主,营收主要来自境外。2021年,公司主要销往欧洲市场,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超过95%。2022年开始新增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等国的市场准入。今年3月,国内市场放开新冠抗原检测产品的使用,东方生物于3月拿到产品的国内注册证,国内销售业绩取得突破,但境外销售收入占比约70%,依旧居高。截至11月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105.02元/股,总市值为176亿元。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75.SH)成立于2008年,2021年11月18日登陆科创板,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体外诊断试剂、POCT仪器及生物原料为一体的医疗企业。目前,收入及利润主要来自于POCT快速诊断试剂,涵盖传染病检测(含新冠病毒检测系列产品)、毒品检测、慢性病检测、肿瘤检测等八大业务领域。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27亿元,同比上涨798.35%;归母净利润31.23亿元,同比上涨1003.25%。安旭生物表示,业绩变动主要系公司优质的新冠检测产品质量获得市场和客户的认可,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同时非新冠检测产品也保持平稳增长所致。截至11月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110.98元/股,总市值为101亿元。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88303.SH)是一家高纯多晶硅制造企业,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多晶硅经过融化铸锭或者拉晶切片后,可分别做成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进而销售给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厂商。公司9月生产硅料的单晶比例达99.9%,创历史新高,目前是高纯N型硅料的主要生产商之一。前三季度,大全能源实现营业收入246.77亿元,同比增长197.15%;归母净利润150.85亿元,同比增长237.23%;毛利率达73.85%。1-9月完成多晶硅产量10.01万吨,预计全年实现产量13.0-13.2万吨。对于业绩飘红的原因,公司表示,由于硅料供求关系持续紧张,加上公司年初新增产能释放,硅料销售量利齐升,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硅料价格从2020年初的73元/kg上涨至2022年9月的307元/kg,累计涨幅达321%。这一切得益于下游扩张,光伏装机量的攀升。1-9月份,光伏累计新增装机52.6GW,同比增长106%。在国内硅料上市公司中,大全能源与通威股份(600438.SH)、新特能源(1799.HK)和协鑫科技(3800.HK)并称为“硅料四大天王”。除了尚未披露的协鑫科技,其他三家前三季度净利增幅均超2倍。未来硅料价格怎么走?对于硅料巨头来说,一旦硅料价格大幅波动,公司业绩必然承压。对此,中信证券认为,今年四季度尽管硅料可能迎来阶段性扩产小高峰,但是随着光伏进入装机旺季以及国内地面电站潜在的开工潮,硅料实际供需或仍然相对紧张,预期硅料价格降幅相对有限。截至11月3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54.96元/股,总市值为11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