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来到决战时刻!

2022-10-20 541

决战时刻真的来了。


1
半导体暴跌背后

一场风暴突袭了整个半导体行业。

国庆假期后开盘第一天,大盘失守3000点,半导体板块更是迎来暗黑时刻,A股半导体概念股遭遇全线暴跌。

看个股——

绿的谐波、海光信息等跌幅达到20%;盛美上海、拓荆科技、中微公司、长川科技、华海清科等跌幅超过10%;北方华创、雅克科技、至纯科技等跌停……


看基金——

根据北京商报的梳理,部分重仓半导体板块的基金产品收益率遭遇大幅下跌。以10月10日为例,东方人工智能收益率下跌了12.38%,招商移动互联网产业股票A/C、招商科技创新混合A/C、嘉实中证半导体指数增强发起式A/C等12只基金的单日跌幅也超过10%。



不止A股,大洋彼岸的股市也是一样——

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3%,创下2020年11月以来的低位;芯片股拉姆研究跌超7%,纳微半导体和迈威尔科技至少跌6%,应用材料和科磊等跌超4%。再看一众科技股,AMD跌超13%,英伟达跌8%,英特尔跌5%,苹果跌3%……


大洋两岸一同被愁云笼罩,发生了什么?

问题的答案得追溯到10月7日。根据环球时报的消息,那天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和安全局发布多项对华出口管制措施,直指半导体行业。

根据美国的新规,他们更新了“实体清单”的“外国直接生产原则”,某些外国生产的、最终用于先进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的产品也将受到《出口管理条例》管制。

简单点说,如果一个产品是受到《出口管理条例》限制的,哪怕这个产品在美国国外生产,也适用于美国《出口管理条例》的管制范围包括具备18nm或更先进制程DRAM存储芯片、128层以上NAND Flash闪存芯片及先进逻辑芯片晶圆厂。

同时,美国在“未经核实清单”中增加包括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方华创磁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31家中国实体,并移除9家实体。

更重要的是这一条——

限制美国人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支持某些位于中国的半导体制造“设施”开发或生产集成电路。

也就是说,美国对华的出口管制,已经扩大到自然人,以前是制裁公司,现在还制裁高管,尤其是技术高层。

网上流传的一份名单显示,众多国产半导体公司的创始人、法人代表都是美国国籍。他们很多都是美籍华人归国创业,企业的营收、纳税等都在中国。


▲图源网络

不得不说,美国这一招真阴啊。这样一来,这些人要么选择放弃美国国籍留在中国,要么离开高管职位回到美国。

正是这个被媒体称为“拜登政府迄今为止最激进的措施”,让中美的半导体产业遭此梦魇。

2
半导体之争进入白热化

说起来,美国这波操作其实早有预兆。

2个多月前,佩洛西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强行窜访台湾,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会晤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佩洛西访台的真正目的也浮出水面——

推动美日韩台联盟的巩固,主要发力的领域正是半导体。

实际上,就在佩洛西访问亚洲之前,美国国会刚刚通过了拖延已久的“芯片法案”——

其中包括提供520亿美元的赠款,以支持美国的先进芯片制造和研发。

这个“芯片法案”,无论从投入规模还是影响程度来看,都能在美国历史上排前列。而这个法案的主要目的就是——



对抗中国作为技术强国的崛起。


▲来源:芯谋研究

这个法案,还增加了对核聚变、碳回收、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支持,都是新一代的底层技术。更重要的是,它开始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进行“虹吸”——

此前,全球三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三星、格芯均已计划在美国扩建芯片厂,总投资合计超过 500 亿美元。

美国本土的英特尔,更是拿出200亿美元的先期投资,在美国俄亥俄州建造两座芯片工厂,创造3000多个就业机会,且未来英特尔还将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在周边建设8座芯片工厂。显而易见,美国的目标是——

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将世界最先进的芯片生产线,控制在自己手中。

按照法案的要求,拿到补贴的半导体企业,在未来十年内禁止在中国大陆新建扩建先进制程的半导体产业。

这背后,是美国难掩的落寞。资料显示,美国在全球芯片制造业中所占份额从1990年的38%一度下降到10%。

如果把视野放大一点,不止是美国,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半导体这条路上狂奔——

欧盟也将出台自己的《芯片法案》,他们希望到2030年,欧洲生产商可以生产全球20%的芯片,这意味着欧盟需要在八年时间里将半导体产量翻2倍。

韩国发布了《K—半导体战略》,以“打造世界最强的半导体供应链”为愿景,提出到2030年将半导体年出口额增加到2000亿美元,并将相关就业岗位增至27万个。

日本,号称将为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超过1.4万亿日元的巨额投资,吸引台积电来日本建厂。总体愿景是在2030年达成半导体企业收入增长3倍,提升至13万亿日元的目标……


不难想象,这场半导体领域的军备竞赛,将成为未来数年全球大国的主旋律。根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全球80%的芯片是在亚洲制造的。东南亚还是科技公司重要的测试和封装中心,占全球半导体测试和封装市场的27%。

对美国来说,要减少对亚洲先进芯片的依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美国还在加速“去中国化”。2022年3月,美国正式提出成立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在内的“四方芯片联盟”(Chip 4)构想,意在将中国大陆彻底排除于全球芯片供应链之外。

这一次的动作,正是此前的延续。

3
中国的突围

客观来说,我们在半导体领域确实还存在短板。

2021年,全球半导体产值为5585亿美元,根据我国海关的信息,我国进口了4000亿美元的芯片,约占2/3。就算去掉重复计算,也有1/3。

在如今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里,无论是芯片设备、芯片材料、芯片制造、芯片设计还是芯片封测,美国组建的Chip4都占据主导地位。


以我们较为熟知的芯片代工为例,光台积电和三星就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只能坐以待毙?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手上的牌其实也不少。

第一,中国大陆依旧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

WSTS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5559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2021年销售额为1925亿美元,占到34.6%,是全球半导体最大的单一市场。

要知道,韩国的三星、海力士甚至美国的一些半导体企业,在中国市场扎根很深。早在2020年,光海力士就累积在中国投资超过了200亿美元。要突然放弃这么大一块市场,这些巨头舍得吗?他们的股东们能答应吗?这也意味着,在利益面前,Chip4联盟并没有想象中坚固。

第二,在半导体问题上过于强硬,将使美国遭到反噬。

这两年,伴随消费需求持续下滑,终端厂商清库存,全球半导体行业已经来到周期的低谷。在美股,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半导体公司中,有13家自年内最高点下跌超40%。美国在这样的时刻加码管控,无异于火上浇油,把本国的半导体企业进一步推向深渊。

第三,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在加速突围。

早在2021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公开表态:国产28纳米芯片、14纳米芯片将分别在今明年底量产。尽管国际顶尖技术已经能做出5纳米甚至更精细的芯片,但在很多实际应用中,14纳米其实已经足够了。

其实早在2018年贸易战和“中兴事件”后,国内企业在半导体领域就掀起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国产替代浪潮,连很多互联网巨头都开始发力芯片领域。

面对欧美的封锁,尽管艰难,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国产替代,依旧在不断前进,并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

拿芯片领域来说,中国目前的华为海思鲲鹏、中科龙芯、上海兆芯、海光信息、天津飞腾、成都申威等都占据了一定的行业地位。

▲图源谭谈财经

在美国技术封锁的这些年里,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不但没有趴下,反而走得更快了。

4
尾声

美国的芯片管制背后,其实是一个“脱钩”的问题。

这两年,伴随着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和贸易摩擦,很多人甚至得出一个结论——

全球化将走向终结。

在学界,关于全球化的起点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15世纪末开始的大航海时代,有人说是工业资本主义加速的19世纪中期,也有人说是美苏冷战终结的1989年。

尽管全球化的起点众说纷纭,但全球化的终点一定不会是当下。

以“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视角来看,全球化的本质就是一种国际分工,是提高效率的绝佳方式。

从全球整体情况来看,货物和服务的出口额仅为GDP的19%,海外直接投资仅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5%,移民仅占总人口的4%。世界离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其实才走过一半不到的路程。换句话说,全球化的增长空间依然巨大。

我始终认为,全球任何一个大国,想要真正伟大,都要拥抱世界,拥抱世界的市场,拥抱世界的人才。像美国这样搞技术封锁、人才封锁,是在退化,而不是前进。因为——

沿着旧地图,永远也找不到新大陆。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