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藏品:越放越值钱!

2022-08-11 310

俗话说的好:“真金不怕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艺术品市场也是这个道理。


只要你的东西硬实力高、是真正值得入手的精品,就不要怕没人要!

或许今天没人看的懂,但不代表明天就没人看懂。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总有欣赏它的人,总有被看懂和发掘的市场。

今天拍卖行里没卖过的艺术品,明天就有可能火遍大街小巷!发掘好的艺术和文化,是社会精神发展的需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艺术投资无非就是个时间问题,是金子总会发光,要不就一代代往后传,反正放着也不浪费。



从前几年各大拍行的行情来看,瓷器和书画板块,确实是艺术品市场里的精品板块,决定着市场大多数资金的走向。

国内瓷器市场极大,也非常活跃,瓷器上拍量可以说远远多于海外,庞大的上拍量,代表着可观的成交金额。

据艺术市场监测的不完全统计,2015年,单一次春拍,瓷器板块上拍量就达到了8726件,占据了年总上拍量的56%,成交金额占据了成交总额的45%。

随着各大拍卖行继续走精细化的发展路线,未来艺术品行业也会越来越精细化,这其实非常有利于市场活跃良性发展,为藏友购买艺术品,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参考经验。

2015年,日本珍藏的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以未拍先热的势头迅速传遍全球艺术界,最终以1.138亿港元的天价成交。

一对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以8980万港元成交;一件清雍正青花穿花龙纹长颈胆瓶,以7580万港元成交。
这些天价瓷,都属于市场上真正意义的尖货和精品,但回溯到最早面世的时候,却无不是隐藏在民间的“锅碗瓢盆”,曾经也灰头土脸,不值一文。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买到真正的精品,还需要一双发现精品的眼睛,遇到机遇就要抓住,或许现在不值钱,但只要是真材实料,放着依然很难贬值!

我们都知道,宋瓷一向都是市场上的瓷器精品,备受追捧,其次就是清三代的瓷器,一旦问世,市场反应十分强烈。

但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形朴素单调的宋瓷,多少都隐藏在了民间?无人问津。相对华丽的乾隆瓷,倒是被大量贱卖。放到今天,那些便宜出手的普通人,不知道要赚多少钱!

当然,如今识货的人多了,古董艺术品也越来越贵。拍一件,市场上就少一件,未来也会越来越少。


相信再过十年,拍卖市场上就很难再看到如今遍地开花、屡创天价的奇观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工艺和艺术程度高的近现代艺术品,就成了大家的优先选择,充足的数量也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可以给予藏家更多的选择。

有些人对近现代艺术品不屑一顾,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短视、浅显的行为。

要知道,往前推70年,如今动辄上亿的那些个瓶瓶罐罐,也是大众眼里不屑一顾的残破玩意。

艺术在发展,新的事物永远都比老事物更具文化和技术的优势,当然,精品意识还是要保持下去,毕竟市场不缺钱,缺的只是让人震撼的精品。

市场和金融投资的走向,是会受很多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不会永远上涨,也不会永远下跌,但艺术不一样。
美好而珍贵的艺术和文化,能引起人性的共鸣,它就放在那,不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消失,就像生命,就像民族,自然也不存在所谓的“贬值”。

就像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的那样,好东西其实不用宣传,它自己就会体现出价值的。

我们常说,如今收藏群体越发成熟理性了,很多人认为这是坏事,甚至有人自以为这会导致艺术品越来越不值钱,这其实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藏群体成熟,那就会带动市场的理性发展,进而促进整个艺术大市场的良性发展,会有更多曾经无人问津、但充满艺术人文气息的艺术品被挖掘出来,再次促进市场发展。

近几年非常兴盛的红色收藏和小人书就是一个例子,看似粗糙的东西,其实无不透露着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人文气息,是我们民族一个时代精气神的体现。


总的来说,艺术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不可割舍的文化需求,这也是艺术品能够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

艺术品的增长是有规律的,不管是上涨还是停滞,都是有可能出现的,但只要是真正值得珍藏研究的艺术品,那就无需担心,稳定的心态也很重要。

艺术领域一定不只是金融和资金的运作,更不会成为单纯的价格数字。

金钱是渺小的,而艺术蕴含的时间魅力是伟大的,能够在社会、财富、以及历史和民族的传承之中,产生更大的价值。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