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成功创建中国西部百强县,到如今定下中国百强县的“小目标”,作为习水“第一产业”的白酒功不可没。近年来,习水在习酒、安酒等品牌的强力拉升下,白酒产业步入发展“黄金时代”。在贵州遵义“十四五”白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中,把营收目标定在了3000亿。其中,仁怀市有望冲击2000亿,而剩下的1000亿任务就落到了习水身上。习水速度如何炼成?作为酱酒“第二极”的有力竞争者,习水县将以何姿态向目标发起总攻?发展和生态这两道必答题,习水又如何“作答”?7月25日,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习水县委书记常文松在接受贵州广播电视台《酱香中国》制片人、主持人赖卓专访中,畅谈习水在发展白酒产业上的五大优势以及“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品质化”方面的四大产业部署。
2020年,习水县成功创建中国西部百强县,2021年,其排名从第95位上升到第86位,在此基础上,习水提出了更大的目标--奋力争创中国百强县。“去年习水GDP达238.49亿元,对标中国百强县,现阶段最大任务是要把经济总量这块‘蛋糕做大’,核心是全力以赴做好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常文松表示,习水锚定“争创中国百强县”目标的自信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产业自信。2021年,作为习水“第一产业”的白酒产业,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6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超过92%、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超过90%。二是政策自信。之前,贵州省委、省政府已将打造“中国酱香·赤水河谷”核心产业带纳入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这一规划至关重要,为习水白酒的发展勾画了蓝图。三是产能自信。当下,习水规划了28.15平方公里的白酒产业集聚区,已建成面积8.21平方公里,正在建设4.42平方公里,近10平方公里正有序开发;2021年全县白酒产能达13.1万千升。预计到2026年,全县白酒产能将突破30万千升,发展潜力巨大。四是资源自信。“红、绿、白、黑四色资源在这里交相辉映,到习水喝酱酒、品红茶、吃麻羊、尝生态蔬菜,不亦乐乎。“常文松说,旅游业、特色农业和能矿产业也是习水争创中国百强县的重要支撑。
“白酒首位产业越强,习水经济基本盘就越稳,争创‘中国百强县’的动力就越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就越坚定。”对话中常文松表示,习水持续巩固优质酱酒核心产区建设成果,奋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其底气来自于五大产业优势。从历史角度来看,汉代建鰼部,鰼人擅酿,两千多年前习水就酒香弥漫,“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鳛部来”。“12987”技法历经上千年沉淀升华,成就了习水“优质酱酒核心产区”和“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的美誉。生态优势方面,“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的赤水河,在习水县境内长达45.6公里,与茅台河段紧紧相连,其特定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充沛的降雨量、独特的矿物质、适宜的酸碱度、特有的微生物种群,造就了不可复制的酱酒酿造环境。从人才方面来看,习水共有国家级白酒评委15名,省级白酒评委116名,酿酒师、勾调师、品酒师等行业特殊人才213名,其他酒类专业技能人才2000多人,白酒产业工人20000余人。此外,习水作为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打造的赤水河流域优质酱香酒核心产区,既是我国西南以遵义、宜宾、泸州为代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遵义连接成渝的桥头堡,是贵州通江达海的前沿窗口,酱酒出神州,习水有优势。广阔的市场也是习水的优势。习水酱酒经销商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仅习酒的省外经销商数量就超过2000家。习水还与多个世界五百强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实现由单一的省内市场向全国市场的转变。可以说,在发展白酒产业发展上,习水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在去年底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将以赤水河流域为中心,以贵州仁怀经济开发区、贵州习水经济开发区、贵州金沙经济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布局发展优质酱香白酒产业,这份规划的出炉,意味着贵州酱酒发展将向多产区协同发展的多极时代迈进。茅台之外,唯有习水。在贵州酱酒多极格局下,无论是从禀赋还是产业规划来看,习水都能担起成为贵州酱酒“第二极”的重任。据悉,目前习水有习酒、安酒、小糊涂仙、洞酿洞藏、习湖等知名企业和品牌,全县规划实现万吨产能以上的酒企达8家。2021年白酒产量达12.42万千升,占全省白酒产量达35.7%,白酒产量实现了新突破,今年白酒产量预计还要增加25%左右。此外,习水还规划了1000余亩地,打造了温水、二郎两个白酒包材产业园,创造的产值已超10亿元。同时,规划了900多亩地打造马临现代仓储物流中心。紧盯白酒装备市场,习水引进了一家生产智能酿造设备的企业,预计今年8月份就能投产。与此同时,习酒文化城、宋窖博物馆,中国“洞酿洞藏”白酒博物馆等一批酒旅融合综合体,成为习水推进酒旅融合的重要一环。2021年,全县有4.65万户农户种植高粱,种植面积超26万亩,平均每户增加了超过6500元的收入,到2026年,习水白酒产能预计达30万千升,约可新增就业3万人,围绕白酒,习水还派生出很多服务类的市场,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如今已成为贵州产区的两道必答题。尤其是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了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明确了“支持赤水河流域一体化保护修复”等政策举措。为此,习水以实际行动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在政策方面,习水编制了《习水县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2021-2030)》及其配套实施方案,设立了环保法庭,用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最严厉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在治理方面,习水高标准建设了16个污水处理设施,禁止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入产区,在生态保护上下真功、在污染治理上动真格、在效能提升上建机制,并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真正把“绿水青山账”和生态的“金山银山账”“两本账”算对了、用活了。业内人士认为,酿酒是一个十分依赖于环境的行业,环境就是我们的“天”,保护好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习水方面出台政策明确要保护好白酒的酿造环境,并不断在付诸行动,在环保与发展方面走到了前面。新国发2号文件和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都明确提出,要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这势必会为白酒行业发展带来诸多利好。搭乘政策东风、抢抓发展机遇,在当天的专访中,常文松也阐述了习水白酒发展的新蓝图——按照“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品质化”的发展思路,持续做大做强白酒首位产业。产业化方面,坚持“一区多园”,优化“一干两支流”的白酒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在产区范围内,原则上不布局除酱酒及其必要配套产业外的其他产业,进一步促进优质资源向优质产区集聚。将全力支持企业拓宽市场,组建专业白酒销售公司,探索“互联网+”营销模式,持续拓展线上线下市场;持续引进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产业链长的白酒包材综合性项目,力争到“十四五”期末的时候,全县白酒包材配套园区达到百亿级,努力把习水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白酒包材配套基地”;大力发展白酒智能装备制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增长极。在规模化方面,习水提出要推动白酒规模化发展。围绕打造“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这一目标,严格准入门槛并明确提出,新引进白酒企业产能未达到1万吨以上、投资规模未达到40亿元以上的不能进;未按照3A级景区规划设计的不能进;环保不达标的不能进。习水不断促进优质资源向优质产区集聚,提出要大力推进习水的茅台201厂3万千升酱香系列酒、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酱香酒习水同民片区1.2万千升、习酒公司“十四五”一期1.8万千升、安酒3万千升、步长集团酒旅融合一体化及其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建设,鼓励中小酒企通过扩能技改、兼并重组发展壮大。着力招大商、选好商,引进一批白酒头部企业,推动“2+3+N”白酒产业梯次发展,有序打造白酒企业舰队。在品牌化发展方面,习水将加快探索“主品牌+系列产品”模式,支持习酒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做优安酒、小糊涂仙、洞酿洞藏、承天门、习湖、宋窖等区域品牌,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品牌体系。白酒品质化方面,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种植,打造标准化、专业化优质酱酒原料“第一车间”。保持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微生物环境、窖泥环境和自然环境,全力打造生态基础最牢固、生产工艺最独特、产品品质最卓越的白酒产业集聚区。可以说,“四大自信”奠定了习水锚定争创中国百强县的基础,“五大优势”炼就了“习水速度”。在此基础上的“四大部署”,为习水白酒产业描绘了前景更加广阔的远方,打造酱酒“第二极”,习水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