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人才先行,以中国研发力量引领全球创新

2022-07-08 681

通过在研发战略布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三个方面的不断升级,阿斯利康中国不断以中国本土的创新力量,引领全球研发的前瞻性布局。


撰 文 | 曹欣蓓
责 编 | 彭海燕


“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的战略目标是快速成长并崛起,逐步在阿斯利康全球研发战略版图中扮演引领者的角色。”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总裁何静博士说道。


作为全球领军药企之一,阿斯利康持续构筑中国本土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自1993年进入中国以来,阿斯利康在中国研发投入达15亿美金,已为中国引进了近40种创新药物。目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场,在阿斯利康全球版图上日益显现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在研发战略布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三个方面的不断升级,阿斯利康中国不断融入中国蓬勃发展的创新医药产业,推动整个医药生态圈的构建,以中国本土的创新力量引领全球研发的前瞻性布局,为全球患者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

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总裁

何静 博士


布战略:在中国、为全球


跨国药企在中国的研发业务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汹涌澎湃的市场竞争浪潮面前,真正能够坚持“在中国,为中国”考验的不仅仅是战略,更是初心。


2000年左右,随着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对于中国的开放预期与市场憧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加上中国政府提供的“超国民待遇”,大批跨国药企也开始了中国本土化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然而,跨国药企要在中国发展,仅仅依靠市场和销售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将业务拓展至整个产业链,而研发就成为业务拓展的重要环节。基于“就地研发”的策略,大批跨国药企在华掀起了建立研发中心的浪潮,阿斯利康也不例外。


2007年,阿斯利康成立了中国创新中心,也成为第一批在中国建立本土研发中心的外企。何静博士介绍,“阿斯利康成立中国创新中心的出发点就是基于阿斯利康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不断积蓄自身的内生力量。”


坚持“在中国,为中国”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阿斯利康选择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初心并不仅仅是研发,而是为了“了解中国的病人和医疗的本地需求”。2013年,阿斯利康又设立了中国新药研发部,以支持阿斯利康的创新药物在中国的临床开发和上市。


然而,随着医药行业政策持续深入的改革和行业秩序规范的重塑,叠加全球新药研发模式的变革,药企研发的难度和产出回报率面临着严峻挑战。2016年开始,大批跨国药企的研发中心关停并转,引发了医药界的“敦刻尔克”。面对行业弥漫的撤退潮,阿斯利康研发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何静博士介绍,“2017年,阿斯利康与国投创新合资成立迪哲医药,通过借助外生力量,延续阿斯利康在中国本土的研发。”这也让阿斯利康成为跨国药企撤退潮中独树一帜的力量。


得益于先发制人的战略布局以及中国药政改革的红利,阿斯利康在中国迅猛发展,营收连续多年在华跨国药企排名第一,中国市场也成为阿斯利康全球重要的增长引擎。


为了进一步深度布局中国创新研发,以中国本土研发力量引领全球创新,在中国已逐步实现全球同步开发的前提下,2019年,阿斯利康宣布将中国新药研发部升级为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作为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成员,我们的研发不仅是‘在中国、为中国’,而是‘在中国、为全球’。” 何静博士表示。


2021年10月,阿斯利康宣布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正式启用,成为中国研发战略布局的重要里程碑,让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在全球研发版图上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高的决策力。


明方向:引领全球、加速创新


研发创新是药企的生命线。从药品研发的历史来看,医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并且还要面对可能失败的巨大风险,但是阿斯利康依然把研发创新作为公司的战略重心。


据何静博士介绍,阿斯利康全球每年都将营收的20-25%投入于研发。2021年,阿斯利康全球研发的投入达到了97亿美元。在“为全球”的研发战略布局下,全球研发中国中心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预计到2023年,资金投入是2020年的2.5倍,2022年及2023年,年平均增长率预计超过25%。


在何静博士看来,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绝对不是“追随者”,而是要成为“引领者”,以本土创新加速惠及全球,参与乃至引领全球早期研发的步伐。“在目前全球研发进行的多项临床研究中,中国都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将进一步在中国患者需求更高的疾病领域,开始引领全球。”


在深化研发战略布局下,目前阿斯利康在中国的研发管线已有150多个在研项目,和全球管线内同步研发的项目近90%,预计今后每年增长10-15个项目。研发中心的工作从开展中国确证性研究支持新药上市向更早期研发拓展,并利用生物分析、转化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领域助力全球新药研发。


关于国内医药行业的创新,总有人说“低垂的果实已经被摘完了”,但事实上,医药创新是一场马拉松,创新并不属于“低垂的果实”,因为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源、人才以及生态体系的支撑。


作为专业的医学肿瘤学家,何静博士在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全面负责各个产品管线在中国的研发工作,为中国的团队成长、研发加速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以唯一一位外资药企的研发管理人员的身份,入选了2022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50”榜单。在访谈中,她一再强调道:“研发创新需要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要布局未来,更要保持持续的创新力”。


“关于创新,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所有创新都需要花时间的,创新要追求的是‘短平快’的反面,也就是长期的价值,创新不应该过于频繁地换赛道,看哪家热闹,就跟着哪家去,而是沉下心去啃‘难啃的骨头’。”何静博士说道。


何静博士以T-DXd研发为例,阿斯利康基于对乳腺癌治疗格局的预判,数年前就开始着手布局攻克乳腺癌的药物研发,经年累月的创新投入也终于“赢得一年一度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的掌声雷动”。


此外,阿斯利康在与全球保持同步研发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国患者在临床方面的独特需求。同时,阿斯利康也非常注重与外部伙伴合作,共同研究评估未来5-10年潜在的临床需求,进而对整体研发管线进行布局,从而真正发挥中国研发的引领作用。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研发理念,2022年6月29-30日,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在上海举办首次“阿斯利康中国研发日”活动,邀请学术界、产业、研究院所的顶级专家与阿斯利康全球研发团队,共同探讨新药研发、新技术拓展相关的科研需求。此外,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还成立阿斯利康研发中国转化医学研究基金,支持中国本土的基础医学及转化医学研究,并加强在早期研发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速构建整个医药生态体系的创新生态圈。



强组织:打造“好玩”的“人才引力场”


对于药企而言,创新药研发周期长、高投入、高风险,如何解决科学问题,高度依赖于研发人才的专业知识以及创新能力,因此研发人才成为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随着药企对于研发人才的争夺加速向白热化演进,打造人才的“引力场”对于药企竞争突围至关重要。


据何静博士介绍,截至2021年年底,研发人员数量超过700人,62%的员工拥有硕士以上学历,28%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并计划在2023年突破800人。


面对迅速壮大的人才队伍,如何激发大家的积极性,真正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创新?在何静博士看来,这些研发人才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有很强的自驱力,对于组织而言,要激发这些优秀人才内心对研究的激情,并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


“研发的特殊性在于,下一步永远是新鲜的,你永远不能100%确认未来是否会按照计划发生,在阿斯利康,我们希望这份新鲜感转化为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催化内心对科研的热爱。”何静博士补充道。


在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研发最大的新鲜感源泉来自于产品管线,在150多个在研项目的背后,在每年产品管线持续增长的趋势下,是遍地开花的创新机会,是与全球团队紧密合作甚至引领药物开发的机会,是每一位研发人员可以大大放异彩的舞台。在何静博士看来,研发需要鼓励“聪明的冒险”(take smart risk),“公司鼓励研发人员一边提出问题,一边设计解决方案,进行小步快跑式的迭代,时刻保持来自工作的高度新鲜感,而不是一切遵循套路按部就班地进行,等到一切都100%完美后才开展。”


此外,阿斯利康不断为员工提供内外部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阿斯利康大学提供各种专业课程,研发中心在全球及中国层面都有定期的学术交流和分享,管理层也鼓励员工参与行业大会、外部培训,了解行业动态并不断获取专业知识。“医学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因此要不断拓展大家的视野,而不是仅仅自己闷头干活。”何静博士说道。

为了鼓励研发人才不断突破边界,首先,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践行“知行合一”,为员工提供了大量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尤其是各类促进能力发展的项目以及内容轮岗、“内部兼职”的机会,鼓励员工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和领域当中;其次,研发中心为员工提供了多个参与甚至领导全球研发项目的机会,研发人才可以有充分的机会积累全球项目的经验,站在临床研究的世界前沿;最后,在研发人才职业发展上,阿斯利康唯人才论和唯能力论,针对有志于专注研发的人才,着力打造专家型的职业发展路径,并在职位、级别和待遇上对标管理岗位,充分体现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尊崇。


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踏上职场,面对年轻化的员工,阿斯利康强调的是激活个体,提高年轻人们的参与度。“从85后开始,他们身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惧权威,敢于挑战,对家长式、权威式管理方式的服从,在这些同事们身上是不存在的,”何静博士说道,“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模范式’的领导,需要一个能在价值观、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个人能力方面可以引领下属的人,这样下属就会给出正向反馈。”


要想提升年轻人的参与度,在何静博士眼中,工作还要“好玩有趣”。“好玩并非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对科学的好奇心,打造一个年轻向上蓬勃的组织氛围,形成一个‘人才引力场’。”


正是通过不断升级的战略布局,阿斯利康以不断创新为不变的方向,不断强化激活人才的组织力量,仰望星空、脚踏大地,经由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中国本土原创新药的开发,以“全球舞台的视角”,让中国创新力量引领全球医药创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