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岁腾讯逆流深潜:锁定新船票?

2022-05-19 557


今天,腾讯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1355亿元同比持平,按照非国际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255.5亿元,同比下降23%,连续三个季度下滑,经营盈利为人民币365亿元,同比减少15%。


从业务板块看,“增值服务”业务与去年同期持平,保持稳定,而“网络广告”业务同比下滑18%,“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0%至人民币428亿元,这部分收入成为腾讯稳健增长的引擎,也是财报中的一个亮点。



这一季度,伴随俄乌战争和疫情反复,整个市场充斥着下行压力,这点从大厂们的财报中就得以显现。


B站去年全年净亏损55亿元同比扩大119%,阿里2022财年三季报净利润环比下降75%,京东去年净利润亏损35.6亿同比扩大107.21%,京东一季度净亏损29.91亿元同比扩大182.69%。全行业净利润连续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增长受阻可以说是普遍现象,腾讯也遇到了相同的挑战。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行业增长已经走入存量竞争时代,与其过分纠结利润表现,倒不如看看大厂们如何面对问题,死磕自己;又是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


互联网圈已经没有舒适区


从电商、资讯、文娱这些熟悉的互联网领域可以看出,消费互联网遇到的瓶颈期已经非常明显,加之特殊复杂的大环境,多数互联网企业都面临着收入增速下滑、流量红利消弭,甚至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3236亿元,同比增长仅1.4%,相比较去年28.7%的增速下滑较大。
 

还有一组数据,根据华兴资本的统计,我国手机网民增速已经从2007年最高增速133%到2019年下降至10%左右,用户时长增速也从2016年最高39%的增速到2020下降至5%左右。网民增速和用户市场已然到达天花板。
 


市场蛋糕就那么大,运营模式也是透明的,短兵相接拼刺刀才能抢到新的用户;加上更加严格的合规监管,互联网企业,特别是体量巨大的互联网上市企业,要想在原有业务基础上继续快速扩张那是基本不可能了,那么必然会承受着增长下行的压力。此外,我们不得不承认,疫情因素在客观上造成的部分业绩承压。
 
所以在去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腾讯总裁刘炽平指出,21年、22年都是过渡期,市场环境从激进扩张变为降本增效。降本很容易想到,但是降多了可能就要影响现有的营收,企业不能只靠节流,关键要开源。但要拿到新的船票谈何容易?
 
况且,净利润连续下滑,广告营收同比下降18%,游戏业务本土收入下降1%,这些都是摆在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大厂们都急需新的增长点。
 
所以互联网企业该何去何从?作为行业观察者,国际数据公司IDC在《未来经济白皮书2021》中首次提出“数实共生”的概念与愿景,并从产业互联网的角度给出了系统性的解题思路。而数实经济中最缺的,恰恰是互联网科技企业所擅长的,即通过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企业供应链、以产业互联网思维帮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国智造。
 
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但船大难调头,要让大象跳舞岂是那么容易。当然发展是永恒的问题,如果一直固守旧土,不看长远,永远都不会有破局的可能。
 
从市场表现来看,国产化替代、数字生态建设、数字管理等方面,腾讯都能有一些天然优势得以发挥。自2018年战略升级之后,与传统企业一起共建产业互联网,也为腾讯自己拓宽了机会。毕竟,对于腾讯这样体量的企业战略来说,选择大于努力,从财报看,服务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实体经济的道路,已经在重绘这家科技巨头的轮廓。
 

“数实经济”带来的第二增长曲线


过去的观念认为,数字经济就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不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挤压实体经济发展空间。然而随着数字经济长久的发展,大趋势并非如此,占人口绝大多数互联网原住民的壮大,让数字与实体融合发展成为当下主流,互联网企业也需要转向“干实事,干重活”。
 
通常,因为春节等季度因素,一季度是游戏业务的传统旺季,也是企服业务的传统淡季。但是,一季报显示,腾讯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板块表现依然稳健,和游戏板块规模几乎并重。在去年四季度该板块收入占比还首度超越网络游戏板块。
 
“930”战略后, 腾讯To B收入实现倍增,占比从26%提升到32%。这些都是正在发生的腾讯在数实业务方面实实在在的努力。
 
数字经济对市场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在服务业的渗透率已经高达40.7%,但在工业和农业的渗透率分别只有21%和8.9%,大家也很少听说互联网企业参与工业制造或农业开发。为此,国家还特别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2025年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
 
一方面产业互联网还在起步后的快速发展期,仍需引路人,另外一方面说明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大厂来说也是机遇。然而,实体企业需求千差万别,并不存在一套办法打天下的逻辑。把自己定位为助手,借助平台和技术去做效率提高和能力适配,这是腾讯的解题思路。在这两年的抗疫中,从健康码的普及,到被用户自发用于灾情救助的腾讯文档,普通人也能把数字化工具玩出不同花样。
 
而在生产制造车间,借助腾讯的光度立体、迁移学习等算法和云算力,精密零部件制造厂商上海富驰高科拥有了一套全新的质检方案,比原来人工质检的效率提高了10倍,缺陷检出率达到99.5%。
 
其实,互联网大厂里不仅是腾讯在“扎根实体”。近年来阿里也进一步加大农业产地端投入,设立数十个产地仓与1200余个菜鸟乡村共同配送中心,建设数字农业基地,更高效连接农民与消费者,让数据逐渐成为增产增收的“新化肥”。



另一家科技巨头华为也在探索深入市场需求。为解决大城市“看病难”问题,华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帮助镇平县人民医院实现数字化运营,让数据多跑路,让医患少跑腿。
 
科技企业在努力,中国广袤而多样化的数字化需求更为这些年国内企业服务市场飞速发展提供了土壤。从2012年全国云市场营收35亿元不及亚马逊云市场收入的三分之一,到2021年云市场服务规模达到274亿美元,可以说过去几年,云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已经从发展进入高质量竞争阶段。
 
云的竞争,不单纯是计算和存储的竞争,更多是全生态全方位的竞争,是服务、研发、市场化等综合能力的竞争,当前的云市场整体还处在增量阶段远没有位序已定的时候。
 
当然,要做好“数实”业务,技术永远是第一核心竞争力。财报中看到,腾讯这两年在研发投入方面非常舍得“烧钱”,一季度研发投入达到153.8亿元,同比增长36%,研发费用持续保持高增长。

从2019年至今,腾讯研发累计投入已经达到1365亿元,已经建立起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芯片、SaaS等在内的完整自研体系,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坚实的技术底座。表明看是成本,实质是巩固了企业发展的底座。


总之,通过连续几次财报我们看到,腾讯在加速推进数实业务,与原有的消费者业务竞速,成为腾讯发展的左膀右臂。但或许,腾讯最终的星辰大海还不止于此。
 

从用户体验到产业效率,从企业生态到社会生态


马化腾最新的发言指出,腾讯的服务对象从用户(C),发展到产业(B),再到社会 (S),最终指向是为社会创造价值。
 
为什么要把服务社会放到了企业战略高度?首席认为,个人与企业本质都是社会中的不同单元,而加速数字经济与社会经济融合进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整个社会服务水平,同时又能夯实腾讯服务个人与企业的数字技术能力,打通数字合作的壁垒,更长久的发展并地体现企业的价值。
 
说得直接一点,要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如何做呢?
 
例如在人们熟悉的微信里,有三千多万从业者,包括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腾讯依托视频号、微信支付、小程序、搜一搜、企业微信等大家熟悉的产品创造新的服务生态。微信也正在从单纯的社交平台,演变成深入各行各业的工具箱,广泛触达并服务所有社会中的单元。
 
不要小瞧这些生态产品的使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昂贵而专业的ERP管理工具。
 
腾讯CSIG总裁李强曾举过一个例子,想象一下,今天如果做一个数以万计的检修工人的检修工作单,用ERP系统来做,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培训和配置,但是小程序就能够非常简单直观地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开发一个简单的维修订单,表单用小程序的方式发布即可。


 
哪怕是基层工人,通过微信扫二维码也可以生成一张检修的订单,试想如果这样的需求乘以上百个行业场景,可以为服务业节省多大的运营成本和时间?注意不到不是因为不存在,而是这种服务已经在我们的世界里“润物细无声”了。

此外,疫情以来每日统计和录入相关人员核算检测信息给基层带来了不小负担。微搭的OCR文字识别技术,支持批量识别核酸检测记录、行程卡等截图中的有效信息,并自动统计到数据管理后台。如果按照传统人力模式核酸检测效率至少要慢一半以上,如果登记错误整个流程梳理又要耗费大量时间。数字化工具能够有效帮助各类组织机构减负增效,真正做到“拿来即用”、“用完即走”。
 
总而言之,社会服务效率与数字化服务关联越紧密,大厂的数字业务发展的基础也越扎实,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就是相辅相成的。
 

读懂腾讯,更好理解互联网企业的未来


过去几十年,数字技术催生了平台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让社会承担了一定的风险。但这些问题如果能得到妥善治理,数字经济依然是产业化发展最好的载体。
 
从宏观环境来看,数字经济也依然重要。近日刘鹤副总理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表示:“要努力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全方位变革,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这在眼下国内外市场下行压力下,这无疑是重要的积极信号。 
 
政协会议提到的,“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设备赋智、为企业赋值、为产业赋能”。这些或许才是数字经济企业擅长的,也是新时代互联网企业的意义所在。



多说几句,过去几十年我们靠完善制造业优势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出口大国,现如今我们站在历史的岔路口,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势必要实现产业升级,推动高端制造发展。如今,互联网企业依靠消费互联网时代积累的数字技术优势,正当其时服务于数实融合的产业大局,也是大势所趋。
 
如果我们站在消费互联网的周期上观察,很容易得出大厂增长势头不足的结论,但如果站在数实经济领域的角度看,一切才刚刚开始,现在正是投入打基础的阶段,认识逻辑也应该有所调整。
 
如果错过了企业播种的季节,那么势必也会错过企业收获的时机。
 
这不仅仅对腾讯,对所有企业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