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出台,22万亿元规模的大健康市场来了!

2022-05-11 521


导读: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专家表示,在《规划》牵引下,中国生物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将持续壮大,有力支撑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更多了解】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内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医疗健康被排在重点发展领域第一的位置。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创新技术集群之一,生物医药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抓住未来五年的转型窗口期,无论是对于当下国内整体产业结构转型、以及中美之间的隐形竞争和协作之下,都相当于抓住了一张难得的、具有确定性的增长门票!



2021年,国内医药工业利润总额超7000亿元,累计同比+67.3%


当前中国医药工业整体向好发展,2021年,整体营业收入、创新产品获批上市数量均创下5年来新高。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解读《规划》时指出:


2021年,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23.1%,高于全部工业整体增速13.5个百分点,占比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持续上升,达到4.1%,是整体工业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驱动力。与此同时,

  • 实现营业收入33707.5亿元,累计同比+18.7%(较上年同期提升11.4个百分点),增速创近5年来新高。

  • 实现利润总额7087.5亿元,累计同比+67.3%。


此外,创新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体现为医药研发投入、在研新药数量均呈现大幅增长,完成临床研究申报上市品种日渐增多,获批创新产品数量呈现逐年快速递增态势。2021年我国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数量再创新高,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


第三,生物药及疫苗行业发展迅速。


2021年,生物药品制造、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等子行业

  • 实现营业收入5918亿元,同比+113.8%;(占比整体医药工业17.6%,医趋势注)

  • 实现利润在医药工业利润总额中的比重达41.7%,有力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培育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大型药企;鼓励出海


“坚持创新驱动”是“十四五”发展生物经济规划的原则之首。


目前,国内在研的创新药数量居全球第二,在基因检测、疫苗等领域已形成比较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指出,近年来,生物领域成为投资热点,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生物企业占比达1/3,“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8%。生物制造体量进一步扩大,现代生物发酵产品占全球70%以上份额。


此外,国内生物经济已形成明显区域集聚效应,目前约80%上市企业、90%国家一类新药、85%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产品,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地区。



但同时,他指出,我国生物经济创新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原始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基础生命科学理论、底层关键共性技术、高端仪器和试剂、生物信息资源等积累不够等。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指出,“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4个方面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


一是加快前沿技术发展。把握全球生物技术加速迭代的新趋势,加强前沿和原始创新领域布局,从“跟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迈进,鼓励产学研医深度融合,推动一批新药、新型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力争在部分领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坚持开放合作,推进开放式创新发展,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生物医药制造业现代化创新生态体系。


二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我们将围绕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补齐短板;进一步开发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提升关键核心竞争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不断强化规模化和体系化制造优势。


三是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支持医药企业加强与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机构的合作,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共同打造生物医药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成果转化的有序衔接和联动发展。支持发展可提供高水平合同研究机构和医疗器械领域专业化服务机构,做实做强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


四是提升医药企业竞争力。实施医药领航企业培育工程,结合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实施,支持大型企业实施创新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一批国际化程度高、全球布局发展的大型制药公司。


此外,《规划》还指出,推进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检测、医药研发服务、中医药、互联网诊疗等产品和服务走出去,鼓励生物企业通过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等方式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加快建设对外合作生物产业园。推动医疗健康领域国际合作,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探索开展先进生物治疗诊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此外,《规划》还提出完善市场准入政策,鼓励新药境内外同步研发申报;扩大市场应用空间,将符合条件的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按程序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继续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强化金融支撑服务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


具体利好哪些领域?基因测序、IVD、医疗影像设备...


细分来看,哪些领域将成为《规划》支持的重点医疗健康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指出,加快生物技术赋能健康产业,体现在3个推动:

  • 推动基因检测、生物遗传等先进技术与疾病预防深度融合,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助力疾病早期预防;

  • 推动生物技术与精密机械、新型材料、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提升疾病诊断能力;

  • 推动基因组编辑、微流控芯片、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与生物药研发融合,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具体而言,在预防、诊断、临床三个层面涉及到的相关产业,具体包括基因工程疫苗、治疗性疫苗、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基因诊疗、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分子诊断、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即时即地检验、医学影像设备、智能手术机器人、数字疗法、粒子放疗等。






声明: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