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行业大洗牌: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2022-02-28 534

梳理国内外案例和历史,很难确定谁是企业收藏开先河者。很多企业收藏源于企业实际控制人个人对艺术品的偏爱,发展到一定阶段,就由个人爱好转变为企业行为。



未来5至10年,中国将有约数百万民营企业家面临资产和企业接班,财富传承已经成为目前很多富裕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如果缺乏有效的机制,“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可能降临。家族是维系家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家族品质和修养为特征的文脉软实力的代代相传,比财产的延续更为重要。


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少富裕家族购藏文物艺术品,重视艺术品的传世意义,是拍卖行的上百年客户。“爷爷买、孙子卖”这种隔代的、将投资与家族文化血脉相结合的良性传承模式,使艺术品成为家族最优质的长久性财富。



收藏文物艺术品成为很多富裕家族的必然,原因在于:


首先,文化艺术品收藏是传承家庭文脉的上佳选择。文物艺术品不仅可以赏心悦目,与心灵对话,而且其具有历史、文化和学术的传世价值,同时凝聚着父辈文化理念的价值取向。


其次,艺术品是高雅的身份名片。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是进入高层次文化圈的通行证。



第三,艺术品具有较为安全的投资性质。艺术品的唯一性和垄断性增加了艺术品的价值,尤其是高端稀缺的艺术品精品,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通货膨胀,需求会越来越大,其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大量的研究表明,由于艺术品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关联不大,所以艺术品特别适合做企业或家庭资产组合配置的选项。


第四,艺术品资产适合慈善和遗产传承安排。富人具有巨额的财富,其社会责任和未来家族的遗产安排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艺术品资产由于其隐蔽性和价格的难以确定性,成为富人在资产配置中税收筹划和代际传承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近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为全球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市场。从全球的视角来看,高端艺术精品的拍卖价格不断刷新,经济的增长和货币的超发使人们对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艺术精品高收益的示范效应使艺术品投资特点凸显,艺术品市场具有了和股票、房地产等资产市场相似的特征。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真切地道出了我们的问题:我们只顾眼前,不看未来,只图一时,不顾长远。什么“十年磨一剑”、“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古训,早已被远远地抛在一边。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一味为钱而收藏,很难成为真正的藏家。



对于中国艺术市场来说,核心问题是购买力与藏家的挖掘。虽然50后和60后收藏家目前仍然是中国艺术市场上最重要的力量,但是,数据显示,在高净值人群中,30-39岁群体占比已经超过50-60岁人群。



虽然目前年轻收藏家对艺术品市场贡献的成交额还不是很高,但新藏家的偏好将影响到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80后、90后这代人受到的艺术教育总体好于父辈,他们视野开阔、理念超前,与父辈在人生阅历、教育经历、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年轻人出生和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更有文艺和浪漫情怀,更注重生活的品位和情趣。与50后、60后大多喜欢古董、坚持建立完整收藏体系的收藏模式不同,年轻人更认同与自己生活距离接近的当代艺术,更倾向个人的审美偏好,涉猎更多元化。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