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凛冬已至”: 连续亏损11年,被曝大裁员背后,说好的春天呢?

2021-12-10 669

离开了工作两年之久的公司,常旺的心里倍感失意。


半个月之前,常旺还是爱奇艺总部一位负责开发项目的工程师,但就在11月中旬,他接到了裁员的通知。“往常公司都是给每个部门负责人下通知,部门领导人再召集各组组长开会商定,没过多久我就被通知裁员。”


常旺所在的开发小组里,虽然只有7名员工,但包括他自己在内,已经有三人接到裁员通知,其中就连小组的组长也不例外。


2021年12月1日,爱奇艺传出大规模裁员信息,有多位被裁员工在网络上透露,爱奇艺此次裁员比例20%~40%,是公司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轮裁员。其中有些部门几乎全员被裁,即便是内容、智能硬件等盈利部门也有裁员指标。


据悉,爱奇艺此次裁员是为了加快盈利步伐,聚焦内容、技术、精细化成本管理、结构扁平化。因此,公司中层(总监级别)被裁的比较多,另外还有司龄比较长、年龄比较大、薪水比较高的员工,也多在被裁之列。


如若按照2020年爱奇艺财报披露的7721名雇员数计算,本次爱奇艺裁员人数或将超过2000人。针对相关消息,《商学院》记者联系爱奇艺媒体联系人求证,对方表示“一切以后续公告信息为准”,但截至目前,爱奇艺仍然未就裁员一事发出公告回应。


常旺告诉记者,“公司主要裁员确实是以中层居多,几乎所有部门都有裁员,具体部门裁员比例是NCG(新消费事业群)30%、商业化部门30%、基础架构部10%-20%、智能平台部10%-20%、泡泡社区30%-50%、VR奇遇部门30%-50%,电视果部门30%-50%。” 作为补偿,爱奇艺提供了两种裁员方案可选。“其一是12月10日之前离职有N+1的工资补偿,其二就是工作到12月底只赔付N。反正早晚都要走,还不如拿多点补偿金,于是我就选择了前者。”常旺说道。


2021年以来,由“倒奶事件”引发监管叫停吸金的综艺节目,而后作为盈利手段的“超前点播”服务又被迫取消,如今又无奈决定裁员缩减成本,爱奇艺眼下无疑正在经历一场漫长的寒冬。面对外界的关注和担忧,爱奇艺接下来的路又该怎么走?




“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




一直以来,爱奇艺都在通过巨亏和引流的方式去做大营收,但亏损不停扩大的模式显然很难耗下去。此前长视频平台盈利逐渐从广告转向会员,不过会员的顶峰在去年显现,今年会员用户数处于缓慢增长态势,甚至开始下滑。


虽说爱奇艺的裁员消息事发突然,但对于创始人龚宇来说,这或许是一次“酝酿已久”的决策,毕竟,亏损问题已困扰爱奇艺多年,并且目前变得更糟。


根据最新财报,2021年第三季度爱奇艺的营收为75.89亿元,同比增长6%,净亏损17.34亿元,同比扩大47.47%,环比扩大23.68%。公司前三季度累计亏损额达到44.06亿元,且亏损情况正在加重。


事实上,爱奇艺的三季度财报颇有“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意思,自2018年3月爱奇艺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梳理历年财报发现,自2018年爱奇艺上市后,在2018年到2020年三年间的净亏损额分别约为91亿元、103亿元、70亿元,三年的净亏损额累计高达264亿元。而在上市之前,爱奇艺也是处于巨额亏损状态,比如2015年到2017年的净亏损额为25.76亿元、30.75亿元、37.38亿元。


归根到底,亏损的原因就在于爱奇艺支出成本太高,而收入又跟不上支出的速度。以2019年为例,爱奇艺营业收入为290亿元,但主营业务成本却达到303亿元,其中仅内容采购和制作费用就达到222亿元。


面对目前亏损加剧的局面,龚宇曾经表示,“对爱奇艺来说重点是开源节流,主要是砍掉低效率的业务、项目,增加和尝试新的货币化机会。”此话一出,似乎也在为爱奇艺如今的裁员做出一番预告和铺垫。


在常旺看来,虽然公司裁员的理由是开源节流,但商业模式不成熟才是裁员的根源所在。“长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非常单一化,只对会员收费,导致公司一直在亏钱。而且公司内部一直也没有开拓出其他的好业务,没能有效地抢占其他市场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爱奇艺的营收由四大部分组成:会员服务、线上广告、内容发行及其他。其中,会员付费是绝对主力,在总营收占比超50%。然而,作为爱奇艺的主要收入来源,会员付费目前已经进入了增长停滞阶段。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爱奇艺付费会员数为1.036亿,同比减少1.1%,环比下降2.4%。这表明爱奇艺的付费会员数天花板将至,未来不排除进一步下滑的可能。


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在多年亏损难止、盈利模式不成熟的现实面前,爱奇艺的裁员只是时间问题。“一直以来,爱奇艺都在通过巨亏和引流的方式去做大营收,但亏损不停扩大的模式,显然很难耗下去。此前长视频平台盈利逐渐从广告转向会员,不过会员的顶峰在2020年显现,2021年会员用户处于缓慢增长,甚至开始下滑。而商业模式缺乏创新,是长视频行业普遍的问题,在爱奇艺裁员后,其他同行业平台不出意外也将出现裁员。”




内容难出“爆款”




虽然爱奇艺在网剧、网综等自制内容上一度领风气之先,开创了行业先河,但爱奇艺的网综魅力无法形成极强差异性,此消彼长之下也就必然增速放缓。


会员收入和内容收入是长视频平台的两大营收支柱,但如今爱奇艺会员数增速放缓,相应的会员费收入也就难以维持往期水平。


事实上,付费会员用户在经过长视频平台的多年孵化后,总量增长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想要挽回会员,就必须要在自制内容上面下功夫。可是,爱奇艺的自制内容又面临怎样的状况?


自2020年以来,爱奇艺的“迷雾剧场”一经推出曾引发一波追剧潮。根据爱奇艺官方披露的数据,2020年迷雾剧场在收官时已有超过6800万爱奇艺VIP会员收看“迷雾剧场”内容,迷雾剧场推出的“剧场售卖”模式,吸引了伊利、大众等30多个广告主买单。


迷雾剧场的爆火,曾一度提升了爱奇艺的股价,并且也让观众对其在内容上抱有更高的期待。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爱奇艺的“迷雾剧场”并没有持续去年的高口碑。


在第二季迷雾剧场上线后,爱奇艺一口气官宣了5部悬疑剧,其中最受关注的《八角亭谜雾》《致命愿望》推出后,口碑却接连遭遇“滑铁卢”,最终这两款主打剧集在豆瓣评分分别以5.7分、4.2分收场。


接连两部剧口碑不佳,这也让不少用户开始质疑爱奇艺的内容制作能力,“迷雾剧场”作为爱奇艺的主打流量密码很有可能面临哑火的境地。


有爱奇艺长期用户告诉记者,爱奇艺内容口碑下滑,或许与作品质量不够稳定有关。“像迷雾剧场悬疑剧在国内本来就是属于小众剧集,有些剧集的剧情俗套、节奏拖沓、演技拉跨,空有名气却并没有实质内容,就很难出圈被大众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此前爱奇艺迷雾剧场的爆款剧《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幕后作者紫金陈已经出走优酷,并与优酷达成了“未来五年创作3个系列10部作品”的战略合作。而紫金陈的出走,似乎也让爱奇艺后续的剧本质量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之前爱奇艺主推的网络热播剧《余罪》《河神》都有过下线风波,2017年平台自制的现象级嘻哈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有嘻哈》也被全网下架。而在今年4月份,随着“粉丝打投倒奶事件”发酵,北京市广电局责令爱奇艺暂停《青春有你3》节目录制。


相比起费力难讨好的影视剧,选秀节目不但制作周期较短,在商业变现上也来得更快。因此,责令停止选秀节目的录制,这对于爱奇艺的广告收入来说有着不小的影响。另外,爱奇艺创始人龚宇曾透露,超前点播至少能改善30%版权亏损,但就在今年的10月4日,爱奇艺迫于会员的压力取消了超前点播。


不难看出,爱奇艺在自制内容上面临着毁誉参半的境遇,内容质量上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


在TMT产业时评人张书乐看来,虽然爱奇艺在网剧、网综等自制内容上一度领风气之先,开创了行业先河,但爱奇艺的网综魅力又无法形成极强差异性,此消彼长之下也就必然增速放缓。尽管目前遭遇挫折,但爱奇艺肯定还会在自制剧上全力推动,毕竟长视频目前并没有更多更新的姿势可言,哪怕是维持现有地位,也必须如此去推动自制剧。




受短视频冲击




随着长视频赛道不断的被短视频压缩,其用户的总时长被切割,用户黏性下降,无论流量还是收益都在快速流失,爱奇艺已经到了危机的边缘。


时间回到2010年前后,彼时国内视频质量模糊,且盗版猖獗,大多数视频网站均抓取盗版影视作品,谋取暴利。为了改变这一乱象,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先后入局视频网站,而爱奇艺就是百度在公司内部发起的idea。


2010年恰逢视频行业上市年,酷6网、乐视网、优酷都在同年上市,百度因此对在线视频寄予厚望。


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是,为给新成立的爱奇艺“点帅”,李彦宏在100多位名字里,一眼挑中了前焦点网创始人龚宇,理由是他“最像一个创业公司CEO”。


后来,龚宇如此慨叹,李彦宏非常优秀,给我们钱、自由,然后给我们信任。


的确如此。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爱奇艺,百度除了给予资金、流量护航,还通过资本层面的整合,决定着爱奇艺的命运走向。


2012年,百度先后两次共计几千万美元出手并购,在原来持有爱奇艺53%股份基础上,成为单一最大股东;2013年,当优酷与土豆合并后,百度斥资3.7亿美元收购PPS,将其与爱奇艺合并。2014年,百度又为爱奇艺引入小米投资,同时对爱奇艺追加3亿美元投资。


截止2020年初,百度持有爱奇艺56.1%的股份,是爱奇艺的第一大股东,小米持股6.67%,高瓴资本持股6.34%,而创始人龚宇本人仅持有爱奇艺股份1.93%。


另据企查查显示,爱奇艺从2010年至今共融资4次。2010年4月,爱奇艺A轮融资5000万美元;2014年11月,爱奇艺B轮融资3亿美元;2017年2月,爱奇艺战略融资15.3亿美元;2018年3月,爱奇艺IPO,融资金额未披露。


然而,爱奇艺拥有数轮的融资和投资机构热捧,但却始终从未实现盈利,这显然与其商业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原本爱奇艺打算通过亏损换取用户规模,继而再靠规模不断获得融资,但放在目前,这种模式恐怕难以继续走通。


打破这一模式的,并非其他的长视频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于短视频的冲击。其实若论及三年前,长视频与短视频各自的用户规模仍算得上旗鼓相当,但在今天,短视频的使用用户规模却要大幅超过长视频用户规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440万,占网民整体的87.8%。


其中作为短视频赛道的两强,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为了稳定基础用户,正在逐步抢占长视频用户,试图通过影视、综艺等形态进入长视频领域。另外,近年来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诸如“3分钟看一部电影”“电视剧快速精讲”之类的视频泛滥,而这些二次创作的视频基本上都涉嫌侵权。


针对此现象,今年四月初,腾讯、爱奇艺等长视频平台联合七十余家影视机构抵制短视频“二次创作”,呼吁短视频平台尊重原创、保护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对相关影视作品实施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等侵权行为,但这一举动似乎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不能否认的是,这类视频确实产生了不小的流量,但对影视行业却造成了很大损失,而其中部分损失又会转移到需要花重金买下影视版权的长视频平台。


张书乐指出,“随着长视频发展空间不断被短视频压缩,其用户的总时长被切割,用户黏性下降,无论流量还是收益都在快速流失,爱奇艺已经到了危机的边缘。在影视剧版权费被当年的争夺战过度抬高、新的盈利场景尚未打开时,确实进入艰难的至暗时刻,而裁员是其中最容易达成的减负手段。”


事实上,面对短视频的冲击,爱奇艺并非没有进行跟进和回击。仅在2018年,爱奇艺就曾先后上线了四款短视频产品,各自定位细分,但几乎都是昙花一现,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


而到了2020年,爱奇艺又继续在短视频上推出新品“划啦”和“晃呗”,其中“划啦”涉及爱奇艺IP系列影视品类,可通过人工智能编辑二次创作;而“晃呗”的独特之处是可以讲观看的视频进行360度旋转播放,视频内容以新潮为主。不过,两款别出心裁的产品,均无法改变爱奇艺在短视频赛道上的低迷处境。


“如果从技术上说,爱奇艺的算法技术跟抖音快手这些头部短视频相比,差距并不大。关键是在于爱奇艺的短视频产品看似很多,但公司并没有把握好用户需求是什么。像爱奇艺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年轻一代,尤其是年轻女性居多,但是抖音、快手这类短视频,主要是为各个层面用户考虑,所以受众面广、认可度也高。此外,爱奇艺对短视频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原创者激励制度,无论是用户体量、产品玩法、受众群体都很有限。”常旺指出。




失败的“多元化”




在爱奇艺的多元化版图扩展过程中,几乎每一板块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巨头,爱奇艺除了在主营的在线视频赛道上保持前列外,其他业务均显得存在感不强。


在普通用户眼里,爱奇艺不过是一家在线视频网站,而实际上,爱奇艺的触角早已深入到其他多个领域。


2016年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龚宇给爱奇艺画了一棵“苹果树”。在这棵树上,每一颗苹果都代表了爱奇艺的一个细分业务内容,如影视、UGC、PGC、网络小说、直播、游戏等业务。


两年以后,同样是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龚宇宣布爱奇艺不再只是一颗“苹果树”,而是进化成一个“苹果园”。话音刚落,只见龚宇身后的大屏幕出现了一张八棵苹果树站成一排的PPT,涵盖爱奇艺娱乐生态的八种主要形态。


以中间最高大的一棵苹果树“视频”为分割点,两旁的树渐次缩小,右边是IP源头的文学、漫画、轻小说,左边是IP变现的直播、游戏、商城、电影票。通过这八种主要的娱乐业务形态,爱奇艺串联起了自身的IP链条。


不仅如此,在介绍完娱乐形态后,龚宇还首次系统地提出爱奇艺的九大货币化能力。除了最主要的广告与付费会员,出版、发行、IP授权、游戏、电商等一些辅助的货币化方式也让爱奇艺的商业模式更加健康。


然而,龚宇对于爱奇艺的设想看似完美,但他却低估的外部竞争对手的强大。实际上,在爱奇艺的多元化版图扩展过程中,几乎每一板块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巨头,爱奇艺除了在主营的在线视频赛道上保持前列外,其他业务均显得存在感不强。


这里稍举知识付费项目上的布局便可佐证。从2018年爱奇艺知识频道上线,到2019年正式发布“知识”独立APP,爱奇艺按部就班地做起知识付费。不过,随着百度、快手、B站、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大举投入知识付费领域,爱奇艺的布局就显得不足为奇。直至目前,爱奇艺知识在知识付费领域的影响力仍然有限。


在常旺看来,他认为爱奇艺的多元化有画饼之嫌。“实际上,像爱奇艺布局的游戏、漫画、轻小说、直播或短视频业务,很多行业都已经进入存量市场,爱奇艺想进去分一杯羹并不容易。而且由于长视频才是公司的主业,其他业务得到的重视程度不一,想要真正形成协同效应就不太容易。”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补充指出,“爱奇艺的发展路径从一开始模仿Netflix以在线视频起家,到短视频兴起开始发力,再到知识付费市场爆发而上线相关频道,可以看到,爱奇艺在这些布局上基本是属于后来者。但对于这些多元化的业务,爱奇艺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导致多元化布局效果平平。同时,由于爱奇艺自身资源有限,无法像腾讯视频一样横向业务协同能力那么强,在多年亏损持续之下,爱奇艺的多元投入也只能是量入为出。”




“中国奈飞”成笑谈?




爱奇艺虽然被称为中国版奈飞,但实际的原创能力跟奈飞是不能比的。奈飞的商业模式是流媒体+内容自制为主,通过优质内容的打造从而积累用户规模,而爱奇艺此前则是大力推综艺选秀、推超前点播、购买影视版权,导致内容成本居高不下,用户口碑两极分化。


对于龚宇而言,大刀阔斧式的裁员自救或许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毕竟在2018年爱奇艺上市之际,龚宇也曾雄心万丈地想要对标美国流媒体巨头奈飞(Netflix),而外界也乐于把爱奇艺称之为“中国版奈飞”。可实际上在奈飞面前,爱奇艺只是一个“小弟”。


截至12月8日数据显示,爱奇艺市值为42亿美元,奈飞市值高达2771亿美元,后者市值是爱奇艺的65倍以上。不仅如此,奈飞已经实现盈利,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奈飞实现近250亿美元收入,利润近28亿美元,同比增长47.9%。


反观爱奇艺,2020年净利润亏损约70亿元人民币。加上2017年亏损的37.3亿元,2018年亏损的90.6亿元和2019年亏损的102.7亿元,近四年爱奇艺已亏损了约300亿元。


当然,正如罗马帝国不是一天建成的,奈飞能够达到如此高的市值规模,自然有其取胜之道。其中极佳的原创内容和市场适合能力,就是奈飞创造商业神话的关键。


2013年,奈飞首次试水自制内容推出政治剧《纸牌屋》,没想到大获成功。先是奈飞在剧集上收获了三百万新订户,然后奈飞的精品自制剧战略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在此后的一年中,奈飞股价大涨157%。


通过《纸牌屋》的原创经验,奈飞在此基础上坚持大数据和不干涉主创的创作原则,利用大量内容和地区本土精品自制剧集开始向全球挺进。2015年前后,奈飞向海外市场进行扩张,并且针对各个国家推出相应的优质剧集,如英剧《王冠》、德剧《暗黑》等均名噪一时。


如今,随着《鱿鱼游戏》的推出,这部剧今年已经在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美、德、英等近20个国家或地区拿下日榜第一,从而延续了“奈飞出品,必属精品”的美誉。相较之下,爱奇艺虽然也有推出过不少优质自制剧,但真正算得上精品的少之又少,且影响力也比较有限。


在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看来,奈飞在商业上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多方面的精细化操作。“奈飞的操作力度非常精细,而且基于其算法的智能匹配,使其精细化分类得到精准的匹配。包括机制、定价体系、市场端、产品端、目标受众端等触及不同维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奈飞具有大量的剧集以及订阅量,可以产生‘马太效应’般不断强化的一个正反馈过程。”


常旺补充表示,“爱奇艺虽然被称为中国版奈飞,但实际的原创能力跟奈飞是不能比的。奈飞的商业模式是流媒体+内容自制为主,通过优质内容的打造从而积累用户规模,而爱奇艺此前则是大力推综艺选秀、推超前点播、购买影视版权,导致内容成本居高不下,用户口碑两极分化。”



亟待融资续血




无论是裁员也好,砍掉业务也罢,这都是爱奇艺优化财务的体现,也可以看作是爱奇艺在为接下来回港二次上市做的准备。


持续的亏损表现和下滑的会员收入,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爱奇艺在资本方面的稳定性。根据财报,2021年前三季度的季度末,爱奇艺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共计分别为一季度的人民币133亿元,二季度的123亿元,三季度的110亿元。


按照这个速度,再减去11月30日提前偿还的7.5亿美元可转债,意味着爱奇艺在2021年年底账上可能只剩50亿元人民币现金,即便没有其他意外情况,爱奇艺也很难稳定维持一年。虽然通过裁员可以部分止损,但终究只是权宜之计,眼下的爱奇艺亟需融资或举债度日。


不过,对于爱奇艺的投资者和股东们来说,给爱奇艺融资续血或许需要做好其继续亏损的准备。其中作为爱奇艺的大股东百度,即便想要加大投入力度,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自爱奇艺成立以来,百度一直就是爱奇艺的控股股东,并且百度多年来也为爱奇艺提供了不少技术、资金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但随着百度影响力式微,其已经逐步收缩边界把心思放在人工智能方面,不再将大文娱业务作为重点。而在2018年7月,百度还曾减持部分爱奇艺股权,套现2.59亿美元离场。


2020年6月,路透社报道称腾讯有意成为爱奇艺的最大股东,而后被曝出的买家还有小米、字节跳动等“绯闻对象”。种种迹象似乎表明,爱奇艺被百度“卖身”的可能性在悄然增加。不过,以上提到的这些投资最终却并未有下文。而对于外界的猜测和讨论,作为主角的爱奇艺始终对此保持沉默,一心卖力于宣传平台的内容服务。


在沈萌看来,“爱奇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品牌,二是用户规模,三是内容制作能力。但对于真正有实力收购爱奇艺的投资方来说,品牌和用户规模别人都不缺,至于内容制作能力也并非爱奇艺独有。无论是腾讯、小米亦或是字节跳动,他们大可不必选择收购爱奇艺这样一家长期亏损的美股上市公司,而是通过自身现有平台培育出新的在线视频平台,或许效果也不见得会多差。眼下看来,收购爱奇艺的难度和成本较高,最终会否成型仍需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


由于今年中概股受挫等影响,目前爱奇艺在美股的股价已经处于低谷。从今年3月开始,爱奇艺就在资本市场一路被看衰,其股价从高峰期的28.91美元一路下跌至如今的4.71美元。如此惨淡的股价走势,难免会让外界对其回港二次上市浮想联翩。


就在2021年10月,有消息传出爱奇艺考虑筹集5亿美元,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在港二次上市,并考虑将美国银行、高盛和法国里昂证券作为其上市承销商。


这并非爱奇艺第一次被传出回港二次上市,然而虽然传闻甚多,但其一直未能顺利落地。随着裁员动作的出现,爱奇艺能否顺利尾随其他中概股公司的步伐回港上市?


“无论是裁员也好,砍掉业务也罢,这都是爱奇艺优化财务的体现,也可以看作是爱奇艺在为接下来回港二次上市做的准备。但如果是以亏损的姿态回港上市,或许表现并不会太好,即便能够上市,爱奇艺的股价要么定得很低,要么是选择一个合理定价后,股价又面临不断下跌的局面。”TMT观察家丁道师总结说道。


爱奇艺从成立至今,已经连续亏损了十一个年头,即便在经历了如此重大的裁员变动之后,依然要面对外界对其商业模式的诟病。对于这一点,爱奇艺唯有用成绩才能打消质疑。


凛冬已至,寒意渗人,属于爱奇艺的“春天”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