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养老,关键在账本

2024-08-27 239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住建部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上海等22个城市目前正开展试点。


住建部推出的这三项制度,简而言之,就是把房子当作人一样,给房子定期体检、上保险、交养老金。这一消息发布之后,很快引发了全网关注和讨论。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住宅的安全和维护问题确实变得日益重要,而房屋养老金制度的试点推进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居住品质和安全。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忧,住房养老金会不会成为事实上的房产税?在现有的维修基金之外,是不是还会有新增的开支?这些都是大家所关心的焦点问题。


房子是安居乐业的基础,同时更是家庭资产负债表中最大的变量。也正因此,牵涉到房子的任何一点变化,往往都容易被放大解读。事实上,在此前召开的发布会上,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房屋养老金制度里的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建立起来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同时,在相关政策解读中明确,公共账户的款项来自于公共资金,按照“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由地方政府探索资金筹集渠道,不会加重业主负担。


其实相关部门的表态已经非常明晰,特别是“款项来自于公共资金、不增加个人负担”的方向,基本已经解开了不必要的关于“房产税”的疑虑。但之所以还是出现一些过度解读的声音,主要还是因为住房的维护和运营,确实正在成为事关我们居住安全的大问题。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房屋安全事故已经敲响了警钟。按照公开数据,截至2022年底,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接近20%,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既有房屋最多、房屋建成年代最集中的国家。此外,大量的高层住宅、超高层住宅的运营和维护,未来势必成为公共安全的重要挑战。


从这个角度来说,房屋养老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现在真正的问题是,由于历史原因、房屋质量等多重问题,现有的房屋维修基金未来可能不足以支撑大批量房屋的可持续体检、维护和保养工作,也正因此,穿透房屋养老争议背后,至为关键的底层争议,还是针对房屋养老基金的账本到底如何平衡。


大家的担忧并非不能理解。就现有维修基金的历史经验来看,现有的小区物业维修基金通常缴纳到当地监管账户,并由物业管理公司代为管理。虽然这笔资金属于业主,但如若需要使用,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手续,在很多小区连业委会都不存在的情况下,这笔钱的使用更是难上加难。与此同时,正是因为业主实际上很少直接接触这笔钱,这也为可能存在的不当操作提供了空间。


也正因此,在澄清“不增加个人负担”之后,未来可以进一步明确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的细则,明确账本的收支,以解除公众不必要的顾虑。当然,这本身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摸索经验。


可以看到,针对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上海已公布基于区域试点的明确的布局。其实不只是上海,多个城市也在尝试类似的探索,比如广州市住建局此前就发布了《广州市城镇房屋安全保险制度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为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服务。


从小范围的试点再到逐步推广、从单项举措出发到结合市场化手段并行,未来,期待多个试点城市有步骤地科学探索,在试点中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能够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开明晰的住房养老账本,在保障公共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也让社会公众能够获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