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论道丨首发经济,意义不止于消费

2024-07-31 25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所谓首发经济,一般来说,指企业开设高级别首店、产品首发,以及文艺作品、展览的首秀、首展。首发经济的好处很多,首发经济本身即会带来需求。首发活动,影响大、规模大,这会带来一系列的场地租赁、展场搭建、宣传推广服务需求。这些高要求、国际水平服务需求,能带动本地的场地、市场、营销、展会、设计、艺术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形成成熟的首发经济专业服务生态圈,由此,吸引更多的首发活动。


首发经济可以促进消费。首发经济具有新事物、时尚、新潮等特征,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升级趋势,推动消费市场的转型升级。一个城市形成了首店、首发集群,还会产生“虹吸效应”,构建起一个城市的消费中心城市形象,‌推动当地消费市场的活跃。所以,首发经济,体现了地区商业活力、消费实力,不但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开放度的重要体现。


首发经济,既是地区经济与社会优势的结果,也可以带动地方整个产业链,赋能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首店、首发之后,企业会因为一系列业务联系,加深对一个城市的认知,认识到这个城市的优势。这就为企业后续继续在这个城市投资形成一个良好的契机。所以,首发经济不光为城市带来首店、新品发布、品牌展示、网红店,还可以通过新品发布、‌首店开设,进一步发展为生产、研发环节的首次落地,再到总部的联动式发展,形成‌发布、‌展示、销售、研发、总部的产业生态圈。


在这个过程中,首发经济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能推动新兴产业集聚,改变传统产业结构,有助于推动一地的产业转型升级。


上海作为在金融、‌贸易、‌消费和文化等方面具有较高国际化程度和全球影响力的城市,是国内外品牌首发、首秀、首展、首店的集聚高地。根据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的数据,2018年5月至2023年12月,有超过4500个国际国内品牌在沪举办首发活动。目前,上海全球零售商集聚度居全球城市第二,一线国际品牌覆盖率98%。北京也不遑多让,根据北京市商务局的数据,3年来,北京累计吸引3700多家首店落地。


可以看到,当一个新的国际品牌在中国落地,大多会选择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样的城市。所以,有一些人会认为,除了少数一线城市,对大多数城市而言,首发经济意义不大。这种认知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广义的首发经济,还包括企业‌推出‌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新业态。这不仅指终端产品与服务这类消费型首发经济,也包含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各个阶段的生产型首发经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汉的无人车。所以,对于首发经济全面理解,不应仅限于消费,也绝不只是一线城市的专利。生产型首发经济,大有可为。这也是提出首发经济的重要意义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消费型首发、首秀,还是新技术的首次落地,都需要政策护航。上海发布过《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早在今年4月份,上海就举行了“首发上海FIRST in Shanghai”全球推介会,吸引国际品牌在上海设立更多的首店、旗舰店,举办首发、首秀、首展。上海还构建首发经济专业服务生态,优化首发活动审批,对于首发所需的进口新品,提供通关便利;在去年3月,北京市商务局也对符合条件的首店给予资金支持。


对于技术、研发环节这类生产型首发经济,城市的主观政策驱动因素更加重要。近年来,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等城市陆续开展无人车试点,武汉独占鳌头。除了武汉有较好的汽车工业底蕴,城市交通场景复杂,是一个较好的应用无人车的城市之外,背后也有政策驱动。从2022年起,湖北提出一系列政策,从优化产业环境、推进产业集聚、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丰富场景应用示范等为抓手,提升全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综合实力。2023年10月,住建部与工信部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验收考核中,武汉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这些政策塑造的优势,让武汉自动驾驶开放里程和开放区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也最终造就了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区。


值得注意的是,首发、首秀具有新颖性,而新事务总是会引来一些疑虑和争议。现在是社交媒体时代,这种争议不可避免地会被放大。这就要求当地政策有定力、能抗压,公众更加宽容。相比消费型首发经济,新技术、新模式这类生产首发型经济,对政策更敏感,更加要求良好的营商环境,更需要当地有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