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牛区。
今天,上海浦东迎来一个里程碑——
投资界消息,4月11日上午,灿芯股份正式登陆上交所,开盘大涨176.94%,以此计算市值66亿元。至此,上海浦东新区第50家科创板IPO正式诞生。
始于浦东,长于浦东。2008年,灿芯股份在浦东张江成立,十余年来见证了中国半导体拓荒岁月,也亲历了上海半导体产业崛起历程。
这是一缕缩影。
放眼望去,浦东科创板上市公司蔚然成荫,这里既云集了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中微公司、芯原股份等一批半导体巨头,也汇聚了君实生物、三生国健、艾力斯等国内医疗健康第一梯队企业。这片土地,正源源不断上演科技创业传奇。
浦东第50个科创板IPO
清华师兄弟联手
灿芯股份的故事,要从15年前的上海张江说起。
彼时,在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巨头带动下,位于浦东新区的张江聚集了数百家芯片企业。2008年,灿芯股份在张江成立,专注于提供从芯片定义到量产的定制服务。
简单而言,灿芯股份并不销售自有品牌芯片,而是为芯片设计公司及系统厂商等提供芯片定制服务。
也是在这一年,如今灿芯股份的总经理庄志青回国创业,后来辗转加入了灿芯股份。出生于1965年,庄志青本硕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赴美留学,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和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电机工程系博士学位。
值得一提的是,灿芯股份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由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担任。
颇为巧合,赵海军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1983年,赵海军以辽宁阜新高考理科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一路读到博士毕业。2017年,赵海军接替原中芯国际CEO邱慈云担任灿芯股份董事长至今。
招股书显示,灿芯股份已形成以大型 SoC 定制设计技术与半导体 IP 开发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服务体系,定制芯片包括系统主控芯片、5G基带芯片、卫星通信芯片等。仅2022年,灿芯的芯片交付量超9.5万片。
营收方面,在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06亿元、9.54亿元、13.0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0%。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6.67亿元。
站在巨人肩膀的灿芯股份,也收获了一众投资机构的青睐。除了中芯国际外,早期也获得戈壁创投、NVP等机构投资。
印象深刻的是2020年8月,灿芯股份宣布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3.5亿元人民币,由海通证券旗下投资平台和临芯投资领投,元禾璞华投资基金、小米产业基金、火山石资本、泰达投资、金浦投资及多家原股东跟投。
创业十几年来,灿芯股份荣获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重点企业研发机构,拿过上海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公司办公地址几经辗转,但始终没有离开过浦东张江这片“芯”脉跳动的热土。
缔造一张硬核IPO版图
由此,浦东科创板IPO版图徐徐展开。
在此之前,浦东已有49家企业登陆科创板,首发募集资金共计1598亿元。其中有22家属于集成电路行业、18家属于生物医药行业,合计占浦东科创板公司比重82%。
最轰动的一幕当属“巨无霸”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彼时,中芯国际从提交申请到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仅用时37天,不仅刷新A股IPO最快纪录,也成为了近十年来最大规模IPO,最新市值高达3300亿元。
另一个半导体巨头华虹半导体,同样来自浦东。成立于2005年,华虹半导体是中国大陆第二大、全球第六大晶圆代工厂,曾于2014年登陆港交所。2023年8月,华虹半导体挂牌科创板,凭借212.03亿元一举成为当年A股募资金额最大IPO,也是迄今科创板史上第三大IPO,仅次于中芯国际和百济神州。
这里还诞生了“芯片IP第一股”芯原股份。2001年,戴伟民回国在浦东张江成立芯原股份。当时他就判断,未来张江的集成电路应该会有群聚效益,会聚集包括制造、设计等环节上下游的企业。2020年8月,芯原股份在科创板成功IPO。
2020年7月,君实生物实现科创板上市,这是继登陆新三板、港交所之后的第三次上市。成立于2012年的君实生物,全球总部坐落于浦东新区,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核心产品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是中国首个获批的国产PD-1单抗。几乎同一时间,成长于浦东的三生国健药业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悄然间,这份浦东科创板IPO名单越来越长:中微公司、概伦电子、翱捷科技、艾力斯、南模生物、和元生物……不胜枚举。
与此同时,浦东还孕育出一批超级独角兽,成为中国科创新鲜血液。
2023年9月,成立于浦东临港新区的积塔半导体,宣布完成135亿元人民币融资。而距离上其一轮80亿元A轮融资仅过去一年半而已,彼时的投资方名单之长,让人印象颇深。
不止于此,在这里还有燧原科技、杉杉锂电、沐曦集成、显耀显示科技、英矽智能、臻驱科技……更多超级独角兽正在赶来。
今年1月,浦东创投集团挂牌正式运作,由浦东新区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围绕“天使投资、产业投资、战略投资、基金投资”打造服务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体系。而截止到2023年,浦东国资创投累计投资金融超过400亿元,在浦东实现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中有不少都获得过浦东国资的投资。
为何是浦东?
提起全国最牛区,当属上海浦东、北京海淀和深圳南山。
而浦东新区,因地处黄浦江东而得名。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历经三十余年,浦东从一片阡陌纵横的农田,变成了一块科创高地。
《浦东新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浦东新区2023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7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37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
在这当中,张江无疑是浦东最亮眼的名片之一。1992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在一片农田中正式开园。随后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张江高科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
如果步行从上海地铁2号线张江高科站出发,不到一公里就可到达上海微电子港、中兴研发大楼,继续再沿着祖冲之路往东走,可以看到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集成电路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在张江,已集聚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约500家。
这里还坐拥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张江人工智能岛,作为上海最早推出的第一批特色产业园,2019年正式“开岛”至今,这座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的岛屿已集聚了超过100家企业,拥有30多个智慧未来的应用场景。
此外,“张江药谷”同样赫赫有名。截止2023年10月,张江自主研发1类新药累计获批上市已超过20个,占全国比重的近1/5,超过20件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占全国的10%;药物管线总数超过1300个,1类新药占比超过一半,国际国内双报超过1/3,超过50款新药处于临床ii期以后阶段。
同时,张江地区也是上海科研机构、大科学设施最为集中的地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近500家,这为以集成电路为首的三大先导产业提供基础支撑。
位于张江南边的临港新片区同样不可小觑。回想2019年揭牌之际,临港曾规划到2035年区域生产总值要超过1万亿元——相当于只用16年,再造一个当年的浦东新区。
如今在前沿产业方面,临港新片区着力打造“6+2”前沿产业体系,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年产值已突破2300亿元;滴水湖AI创新港加快建设,宁德时代、中科创达等一批重点企业相继入驻;长电科技等12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成立9只前沿产业母基金,形成逾3520亿元的产业基金体系;4年来,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项目超500个,涉及投资额约5630亿元。
放眼望去,张江和临港分列浦东新区一北一南,相距50多公里,都承载着上海产业培育与集聚的使命,肩负着“大国崛起”的重任。如今,张江和临港往来变得更加紧密——浦东正进一步加强张江临港联动发展,打通“南北科技创新走廊”。
三十余年筚路蓝缕,沧海桑田。浦东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硬核产业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锻造出一张张国产硬名片,成为这一段波澜壮阔历史最有力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