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法国政府宣布,在对 2024 年计划的车辆数量提供超过两倍的补贴后,将暂停每月 100 欧元起补贴的电动汽车租赁计划,这也显示法国政府为阻击进口中国造电动汽车的补贴计划受挫。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首次跃居世界首位,电动汽车出口欧盟市场势头较好,也引发德法两个传统汽车工业大国的“羡慕嫉妒恨”。德国因大众、宝马等车企受益中国市场更多,而阻击“中国制造”汽车,法国更积极。
据悉,法国最受欢迎的三款电动汽车——达契亚Spring(雷诺)、特斯拉Model 3和上汽MG4失去享受补贴资格,而这三款电动车型虽多是外国品牌,但都在中国生产,这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比较优势。
为阻击中国造电动汽车,2023年法国政府补贴17亿欧元(约合132亿元),超过原计划14亿欧元。但2023年12月15日,法国政府为减轻财政压力,计划对电动汽车补贴15亿欧元(约117亿元)。
而这也显示马克龙政府对华矛盾的一面。1月2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中法建交60周年发表视频贺辞,他在讲话中援引戴高乐将军的话表示:“法国一定能够直接倾听中国的声音,并被中国倾听”,大力向中国示好。
但发这番祝福时,马克龙正带领法国军工企业等拜访中国邻国印度,深化与印度战略伙伴关系。去年7月,印度与法国签订了价值55亿美元协议,购买26架空客的“阵风”战斗机。马克龙此行主要是推销法国军火,也带着推进法国供应链与印度合作。
但2月19据报道,中国台湾“防务部门”发布了军售招标公告,赫然出现了法国“国际国防委员会”的名字。根据合同内容,法国台当局达成5.5亿人民币的军售合同,将对台军的“康定”级护卫舰实施升级。
《掌链 全球政要抓供应链》为您分析,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亲华贸易倡导者”与“对华去风险排头兵”两个面孔下的供应链制衡。
马克龙所谓的“大国”,其实就是目前正处于博弈中的中国和美国。
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推出对华贸易战以来,欧美国家努力重组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供应链。对此,马克龙表示:“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针对中国的战略不是脱钩战略,而是去风险战略。”
马克龙认为,去风险战略“完全被中国接受”,也是一种“公平”的合作方式。去年4月,马克龙访华时曾指出,去风险并不意味着切断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减少欧洲在电信等战略领域对中国的依赖与增加其他领域的商业联系并不矛盾。
与他尽力缓和对华去风险的措辞形成对比,马克龙直言,欧盟应该“防止过于......依赖美国价值链的某些关键部分。我们要明确一点。在价值链的某些部分完全依赖美国,对欧洲来说也不是好事。”
他说,欧盟需要能够以欧洲人的身份与亚洲、非洲和其他国家打交道,“这并不意味着有人被视为完全依赖美国”。悬置中美冲突,加强欧洲团结,是马克龙坚持的主张。
2023年4月,马克龙在接受《政治》杂志和两名法国记者采访时强调,欧洲面临的“巨大风险”是,“陷入不属于我们的危机,从而无法建立战略自主权”。
“如果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升温……我们将没有时间和资源来为我们的战略自主提供资金,我们将成为附庸,”他说。
据politico.eu报道,马克龙还认为,欧洲在武器和能源方面对美国的依赖有所增加,必须集中精力促进欧洲国防工业。他还建议欧洲应减少对“美元治外法权”的依赖。
但在中美经济和供应链博弈中,法国真的在努力“置身事外”吗?
据路透社报道,法国财政部消息人士称,由于缺乏廉价的欧洲制造的电动汽车,三分之一的激励措施将流向购买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消费者。这一趋势刺激了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扩大了欧洲生产商与中国生产商的竞争差距。
的确,与欧洲制造的电动车相比,中国制造的电动车价格优势十分明显。Jato Dynamics 的研究显示,2023 年上半年,欧洲电动汽车的平均零售价格超过 65,000 欧元(71,000 美元),而中国的平均零售价格略高于 31,000 欧元。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政府部长们也毫不掩饰地表示,尽快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就是“希望确保法国国家资金不会让中国汽车制造商受益”。
2023年12月15日,法国公布有资格获得补贴的电动车型名录,不出意外,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都被排除在外。要注意的是,这里不仅指的是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还包括外国品牌在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比如从上海工厂向欧洲出口的特斯拉 Model 3,还有法国品牌Dacia Spring,以及上汽名爵的车型。该细则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法国《回声报》报道称,雷诺Dacia Spring就是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占到了法国电动汽车销量的十分之一,现在没有了补贴,它的售价将从1.58万欧元涨到2.08万欧元。
同样被排除在名单之外的,还有上汽名爵的MG4,这款电动汽车售价3万欧元,2023年的销售量占法国市场61.4%的份额;其他受影响的还包括比亚迪Atto3、海豚。
为了鼓励买家从中国车型转向法国和欧洲车型,马克龙还推出了一些其他的激励措施,其中包括针对欧盟制造的电动汽车每月 100 欧元的新租赁计划,还宣布对首次购买电动汽车的人推出大规模现金激励措施,只要他们购买的是欧盟制造的汽车。法国还承诺,到 2027 年底生产超过 100 万辆电动汽车。
马克龙限制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的措施有效果吗?
一方面,效果有限。
标准普尔全球移动分析师 Lorraine Morard 表示,即使大多数中国汽车没有资格获得奖金,2024年它们也可能获得法国电动汽车市场 7-8% 的份额——不过不再是 10%了。
据路透社报道,雷诺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最近排除了将达契亚Spring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欧洲的可能性,并表示没有奖金他也能生活。该车型目前是法国最畅销的电动汽车之一,与特斯拉 Y、标致 e-208、菲亚特 500e、梅甘娜 eTech 和 MG4 齐名。
另一方面,反向激励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欧洲扎根。
MG的中国母公司上汽集团表示,它正在欧洲寻找生产基地。比亚迪也是如此,2023年12月,匈牙利外交部长彼得·西雅尔多 (Péter Szijjártó) 宣布,比亚迪将在匈牙利南部城市塞格德附近开设第一家欧洲生产工厂。
可见,在美国“对华贸易战”的阴影之下,法国虽然强调“去风险”不同于“脱钩”,但也在趁机建设贸易壁垒,打压中国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贸易增长强劲的内在原因是,中法经济互补性强。中国在制造业、电子产品、机械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法国在航空航天、核能、高端消费品、农产品、葡萄酒等领域具有优势。
(1)相互投资,增进供应链共建。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法国在华设立企业超过6000家,投资总额超过180亿美元。中国法国工商会2023年春季对在华法国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与上次调查相比,会员企业未来三年在华拓展业务的意愿有所增强。调查显示,其中47%的人计划进一步在中国投资。
中国连续三年成为法国投资和创造就业第一大亚洲国家。中国对法直接投资总额近49亿美元。截至目前,中国投资者已投资法国企业900多家,在法雇用当地员工5万多人。
(2)重大项目,供应链深度互嵌。仅2022年以来,就有许多重大项目在中国落地:2022年10月,国际美妆巨头欧莱雅全球首个自建智能配送中心在江苏苏州正式奠基;2023年7月,中法(无锡)产业合作园落成,签约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10亿美元;2023年9月,空中客车公司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在天津破土动工;2023年11月,Forvia旗下佛吉亚在江西丰城的新电子巨型工厂正式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