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贸易猛降3715亿!赖清德推两岸“脱钩”,大陆拟终止ECFA,华为比亚迪等正突破美日韩台半导体“第一岛链”【两岸供应

2024-01-26 430

2024年中国台湾地区领导选举已落定,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赖清德上台后,两岸供应链的风雨会来么?

赖清德选举期间主张一旦当选将推动与大陆的“脱钩”,称“ECFA不是台湾该走的路”,并致力于扩展产业链,将台湾的产品销往全球各地,以减少对中国大陆市场的依赖。


(赖清德 来源:BBC)


而过去一年,两岸贸易也在实质下滑。海关总署1月12日公布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大陆与台湾进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15.6%,内地与香港进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4.2%。

数据显示,2022年,两岸贸易额为3196.78亿美元,同比下降2.5%。2023年两岸贸易额为2678.35亿美元,下滑518.43亿美元(约3715亿元)。

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1993.49亿美元,同比下降15.4%;大陆向台湾出口684.85亿美元,同比下降16%。大陆对台贸易逆差1308.64亿美元(约合9378亿元)




“赖着”大陆市场假脱钩还是真脱钩?

2024年1月9日,台当局财政主管部门公布2023年出口衰退469.4亿美元,对大陆出口年衰退336亿美元,大陆占比高达72%。

台当局财政主管部门资料显示,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比创21年新低,但是仍有35.2%。即便如此,民进党当局仍抱着脱华靠美的政治意图。

(1)民进党的制度性“脱钩”

2023年7月,身为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向美国媒体投稿,提出了“四大支柱”政策框架,包括“建立台湾的威慑力”、“经济安全”、“与全球民主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等。

赖清德提出了“四大支柱”政策,无非向美国主子投诚表明立场。台湾地区与美国近年推动的对中国大陆地区“脱钩”和“去风险化”战略不谋而合。

但台湾地区作为一个以出口拉动的经济体,大陆是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占台湾地区外贸的重要比例。

2023年12月份,台湾地区当局发布了一份“核心关键技术清单”,据悉,该清单由台湾地区“科学及技术委员会”公布,涵盖了防务、太空、农业、半导体和信息安全等五大领域的22项技术。


(台积电 来源:Reuters)

这也显示民进党当局正在效仿美国,推进对中国大陆的制度性“脱钩”。

该清单包括14纳米及以下制程的制造技术和异质整合封装技术这两项关键半导体技术。岛内业界人士批评此举是赖清德为配合美国对中国大陆“脱钩断链”政策,可能会损害台湾地区本地企业的发展前景,并可能迫使企业离开台湾地区。

台湾地区经济事务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王美花指出,根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涉及关键技术的人员在前往大陆之前需要得到事先核准。此外,该部门还将盘点接受当局超过50%补助的关键技术计划的涉密人员,并将信息报告给出入境事务的主管单位。

台湾地区学者对此表示,美国正在推动“脱钩断链”,而民进党当局下属的科技和经济部门在积极响应,不仅将关键技术扩展到22项,还将相关机构、企业和人员纳入管制范围。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是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之间的一个重要经济协议,旨在降低双方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合作。台湾地区选举后,ECFA的未来走向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期,中国大陆有报道,可能对ECFA的持续执行做出调整。报道中提到,不仅ECFA早收清单中的减税措施(如对台湾地区农渔产品、机械、汽车零配件、纺织品的关税减免)可能会终止,而且包括带鱼在内的34种大陆给予台湾地区的零关税农渔产品优惠也可能被取消。

这表明,大陆方面或在考虑全面中止ECFA的可能性,并已经开始了探索和准备工作。这种做法被视为是直接针对民进党。

(2)投入美国供应链生态圈

2023年12月22日,台湾地区与加拿大签署了一项所谓的“投资促进及保障协议”,而美国和台湾地区当局也进行了“21世纪美台贸易倡议”的次阶段第二次实体谈判。

赖清德似乎认为,凭借这些协议,台湾地区可以借助“美墨加协定”进入北美市场,融入西方的经济生态圈,从而实现对大陆的“脱钩断链”。

然而,赖清德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美国过去五年的经验表明,没有中国大陆的参与,美国也面临挑战。此外,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高科技产品的依赖远超过台湾地区传统产业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依赖。

台湾地区每年的贸易盈余实际上是依靠对大陆的巨大贸易盈余来支撑的。如果没有大陆市场作为支撑,台湾地区的贸易平衡将会由顺差转为逆差。





华为或将打破台湾地区芯片生产垄断

在中国,华为正积极参与重塑国内的半导体供应链,这是对美国最新一轮加强的芯片制裁的直接回应。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指出,华为不仅自身参与,还与多个地方政府联手,共同投资并提供技术支持,以此来构建一个更加自主的制造和采购网络。

这一策略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在福建省支持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JHICC),这是一家曾因美国指控窃取商业机密而受到严重制裁的企业。尽管如此,该公司最近已经开始恢复生产,华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技术和采购上的支持。晋华计划到2024年将产能翻倍。


在晋华工厂对面,渠梁电子有限公司正忙于扩建其半导体封装工厂的第二期。据该公司招聘负责人透露,他们的大部分产品都是为华为生产。


(华为麒麟芯片 来源:GIZ)


华为曾经在智能手机市场上超过美国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供应商。其子公司海思半导体的销售额一度与苹果半导体设计部门相媲美。由于美国的制裁,华为在半导体采购上遇到了困难,导致其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为此,华为转向国内市场并重建供应链。

据报道,华为和地方政府合作未来几年的投资预计将达4000亿元。除在福建省投资外,华为还在北京、山东、湖北和广东等地提供支持。例如,在华为在深沉新成立深圳市鹏芯微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就在建设新工厂,预计成为华为的重要生产基地。

美国政府2023年10月份公布的对华更严格的限制措施正在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美国企业被限制向中国企业出口尖端半导体制造设备,而且美国国民和绿卡持有者在中国半导体企业工作也受到审查。


(富士康 来源:BBC)

挑战也让华为更坚定“去美化”。外媒在拆解华为Mate40E后发现,除了4G通信半导体芯片来源于美国外,其他如内存芯片、电子指南针、摄像头、震荡器和天线组件主要来自韩国和日本,而屏幕、5G通信半导体和电池等则主要依赖国产供应链。

华为的国产化率已达到约56.6%,这表明其正在逐步减少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

相比较台积电的供应链极度依赖外部,台积电(TSMC)的供应链各个方面的主要供应商,包括矽晶圆、制程用化学原料、黄光制程材料、特殊气体、化学机械研磨材料,及半导体制程设备供应商分布全球,尤其与日资、美资企业深度捆绑。






比亚迪打破富士康代工垄断

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台资企业富士康曾是最大的智能手机代工企业,随着两岸半导体产业脱钩,富士康地位也在被比亚迪取代。

比亚迪,虽然以电动汽车制造商闻名,但在手机代工领域也是领先。从最初的电池和充电器代工,比亚迪逐渐扩展业务范围,进入液晶显示模组和手机零配件的高级代工领域。

尤其在美国伟创力事件后(2019年,伟创力按照美国政府授意断绝与华为合作,并在中国工厂无故扣押华为价值7亿元的设备和物料)比亚迪成功加入华为供应链,成为其主要的最大代工厂之一。


(比亚迪手机生产线 来源:官网)


除了与华为的合作,比亚迪还与小米、三星、OPPO等多个知名手机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比亚迪在手机代工领域的地位,也让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代工厂商。比亚迪的成功体现了其在电子产品代工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

多年来,国产手机厂商一直将订单分配给富士康和国内代工厂,但通常只有低端产品托付给国内工厂,而高端产品仍由富士康生产。

2016年,中国市场售出4.7亿部手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3%,其中许多手机由富士康代工,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

现在,国产手机厂商决定将所有订单交给比亚迪等国内代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