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9日,东尼电子(603595.SH)连续两日开盘一字跌停,这背后是一笔重大订单的交付失败。
据东尼电子1月7日披露,2023年初,子公司东尼半导体与下游客户T签订《采购合同》,约定东尼半导体2023年需向该客户交付6英寸碳化硅衬底合计15.30万片,含税销售金额合计人民币7.65亿元。但最终客户验收金额1.6亿元,与2023年交付计划相比少6.05亿元。
对此东尼电子的解释是:因中途产品检测设备更换,导致SF的判断标准不一致,使得得出的TUA数据不一致,因此东尼半导体2023年交付计划未能完成。
为了弥补客户T的损失,东尼半导体同意2024年免费供应8英寸碳化硅衬底作为补偿,2024年、2025年双方合作不变。
一笔6亿元订单的交付受阻,不免让投资者忧心忡忡:这将对东尼电子2023整年业绩造成何种影响?未达标产品如何消化?公司是否有量产6英寸碳化硅衬底的能力?是否有能力完成其他订单交付?还有很多问题留待东尼电子解答。
信披不及时?
为了解释这笔合同的履约情形,东尼电子分别在1月5日和7日晚发布了公告,详述了合同进展和签订补充合同的情况。
但是,这两份公告在描述合同金额时就出现了前后数据不一。据1月5日东尼电子披露,2023年初,东尼半导体与客户T约定,2023年向其交付6英寸碳化硅衬底13.50万片,含税销售金额合计人民币6.75亿元;2024 年、2025年分别向该客户交付6英寸碳化硅衬底30万片和50万片。
但在7日的公告中,其披露的采购金额是:约定东尼半导体2023年向该客户交付6英寸碳化硅衬底合计15.30万片,含税销售金额合计人民币7.65亿元。
记者查阅2023年1月的原始公告,披露的采购数量为13.50万片,含税销售金额合计人民币为6.75亿元。
差值来自哪里?据东尼电子工作人员向媒体解释:二者相差的1.8万片6英寸碳化硅衬底为2022年结余订单于2023年1-4月交货,另外13.5万片6英寸碳化硅衬底为2023年5-12月交货的新订单。
也就是说,2023年结余订单完成交货1.8万片,实现销售收入为0.9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1月的原始公告中确有上述标注。且在2023年3月,东尼电子曾在互动平台表示,与客户T签订的合同中2023年1、2月的约定交货数量已发货完成。另据2023年半年报披露,公司按照2023年1月与下游客户T签订的重大合同中的交付计划完成产品发货,实现营收上亿元,收入大幅增长。
此前履约良好,为何后续订单却无法交付呢?公告解释称:东尼半导体与下游客户T于 2023年6月沟通发现双方SF的判断标准不一致,使得得出的TUA数据不一致,主要系双方产品检测设备不同所致。东尼半导体于2023年6月20日请购与该客户匹配的美国 KLA 的candela8520检测设备。
(注:公告并未标注SF、TUA两个缩写的具体指代,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请教了业内人士,SF全称为“stacking fault”,是一种缺陷,TUA意为“晶圆的总可用面积”。)
据公告披露,东尼半导体根据要求重新定购进口检测设备,周期较长需5至8个月。双方于2023年7月邮件确认2023年交付计划的差异不视为违约。
既然东尼电子在2023年6月就收到了对方更换检测设备的消息,且周期较长,为何对此事项并未及时公告?
工作人员的解释是,“当时只知道检测设备更换了,新设备进来后可以立刻投入生产,没觉得影响有这么大,同时2023年7月份经邮件与客户确认不违约,故而达不到交易所的披露标准。”
6亿销售未完成
上述影响不可谓不大。东尼电子披露的最终金额显示:2023年度,东尼半导体实际向下游客户T发货6英寸碳化硅衬底9.8万片,该客户验收对账3.2万片,对应含税销售金额1.6亿元;与2023年交付计划相比少12.1万片,对应含税销售金额6.05亿元。
减少的6亿元销售收入,对东尼电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2022年,东尼电子全年营收仅为4.57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为5.82亿元。
如果扣除前期交付的上年度结余订单,东尼电子13.50万片、6.75亿元订单最终仅实现交付1.4万片,实现销售金额0.7亿元。
从交易双方各自来看,似乎都情有可原。东尼电子虽然违约,但有客观原因,是对方更换了检测设备;而客户T确实也没有收到货,其称“知情和理解,但非其原因。”
在此情形下,双方想出了弥补方法,于2024年1月签订《采购合同之补充协议》,即东尼电子同意向客户T免费供应8英寸碳化硅衬底(P级) 合计1,000片、8英寸碳化硅衬底(D级)合计335片。若按东尼半导体对下游客户T的含税销售价格计算,上述8英寸碳化硅衬底价值为2002.50万元。
如果上述8英寸碳化硅衬底依旧不能如期供应,下游客户T可主张2023年度供货事宜所涉违约责任,预计违约金额不超过1.2亿元。
而前述已经生产但未能交付的6英寸碳化硅产品如何处理?据披露,交易双方发货与验收相差6.6万片,截至2023年底尚有库存商品3.1万片。东尼电子表示:“该部分库存商品仍可按照6英寸碳化硅衬底(P级)、6英寸碳化硅衬底(D级)销售,以目前的销售价格减去生产成本计算,预计损失合计1.7亿元。”
8英寸量产能力如何?
从乐观的角度来看,尽管2023年交付计划未能完成,但公告强调,2024年、2025年双方合作不变。且根据补充协议,东尼电子将向客户T免费供应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品,这也被投资者视为其8英寸产品进展顺利的信号。
从东尼电子2023年半年报来看,以碳化硅为代表的半导体业务只占其总营收约14%,正是与客户T的交易,使得东尼电子去年上半年来自半导体行业的营收大增。37%的营收来自消费电子行业,主要产品包括超微细电子线材、无线充电隔磁材料。30%是营收来自光伏行业,产品主要为金刚石切割线、太阳能胶膜。
虽然增长迅速,但碳化硅业务的毛利表现并不佳。其在半年报表示:“量产爬坡阶段,前期产品良率不稳定且设备调试所产生的费用较高,毛利情况不理想。”
而对于8英寸产品,其所公开的资料较少。在2023年3月的投资者交流中,东尼电子回应:公司8寸碳化硅衬底材料正处于研发阶段。9月,公司透露:“8英寸碳化硅衬底处于研发验证阶段,已有小批量订单,后续将继续注重技术工艺研发,并持续推进验证量产进程。”
众所周知,目前行业从6英寸向8英寸扩径的趋势明确,碳化硅晶圆的8英寸时代在逐步临近。但8英寸与6英寸碳化硅晶圆的工艺有很大差别,也更加复杂,其难点之一就是衬底生长极为困难和缓慢。据悉,衬底在碳化硅器件成本中占比为47%,是价值量最高的原材料,碳化硅衬底成本占比高的原因是综合良率仅为40%左右。
尽管东尼电子称以8英寸产品作为弥补让投资者感到兴奋,但交付数量被市场人士认为“太少”。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能大规模量产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品的厂商,头部厂商仍在小规模试产阶段。
例如,天岳先进近期接受调研时表示,行业内产业化和批量供应上,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仍以6英寸为主,国内外尚未实现8英寸衬底的大规模供应。公司在8英寸碳化硅衬底上已经具备量产能力,也将根据下游客户需求情况合理规划产品产销安排。
三安光电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8英寸碳化硅产品已进行了小批量试生产,衬底产品良率水平居国内前列且稳步提升。合盛硅业去年5月披露,8英寸碳化硅衬底研发顺利,已经实现了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