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亿医药巨头,突然崩了。
12月4日早盘,港股开盘后,生物药巨头药明生物(02269.HK)突然闪崩,盘中一度暴跌超24%,并当日上午10:49紧急宣布,临时停牌。
12月5日复盘后,药明生物股价继续狂泻,盘中最大跌幅超12%,一度跌至29.05港元,截至最新收盘,药明生物股价报30.35港元,年内累计跌幅扩大至49%,最新总市值缩水至1291.42亿港元。
拉长周期来看,药明生物的这一波跌势始于2021年7月份,当时药明生物股价一度涨至148港元/股,创出历史新高,以此计算,药明生物期间累计跌幅已接近80%,已惨遭两度腰斩,期间总市值累计蒸发超5000亿港元。
受药明生物崩盘的影响,港股医药板块集体重挫,恒生医疗保健业指数于12月4日重挫超5%,位居行业板块跌幅第一,恒生创新药指数、中华香港生物科技等均跌超4%。
01
药明生物股价闪崩、暴跌的“导火索”来自于官方披露发布的一份《业务更新》PPT。
12月4日早间,药明生物在官网更新了业绩指引,其中显示,公司下调全年业绩指引,随着新冠疫情收入的快速下降,公司整体增长(包括新冠疫情高基数)将达不到最初目标。
具体而言,主要预期药物开发营收下降18%-20%,生产营收下降15%-18%。由于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公司所在行业预计未来两年可能出现个位数增长。
公司还表示,由于生物技术融资放缓,行业预计未来两年可能出现个位数增长。同时预计将于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较此前预期提前一年。
另外,药明生物CEO在沟通会上表示,新签订单不及预期导致今年新药开发(D)业务收入将比预期减少3亿美元。
根据药明生物开发时间进度,新药开发(D)业务部分仅有上半年的新签订单能够在当年贡献业绩。即使下半年订单有所恢复,但这些订单无法为年内业绩作出实质性贡献。
简言之,药明生物选择了“自爆”,直接向市场传递了“悲观”预期。
作为国内CRO(医药研发的外包服务)板块的千亿龙头,药明生物的经营情况以及对未来预测,举足轻重,这份PPT直接带崩二级市场对CRO板块的信心。
12月4日晚间,药明生物在港交所公告,集团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维持强劲势头,且其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并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动。尽管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生物技术行业呈个位数年增长率,且其COVID-19相关项目的收入下降及几个重磅药的生产延期,导致2023年目标收入增长低于预期,但公司仍对未来前景保持乐观,旨在于2023年实现集团整体收入约10%增长,并将继续投资提升能力及产能,以在2024年、2025年保持强劲的毛利及增长率。
02
药明生物“自爆”的背后,再度将公募基金的“遮羞布”撕了下来,一众明星顶流基金经理集体踩雷。
2023年第三季度,药明生物是全市场被公募基金增仓金额最大的个股。Wind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公募基金持有的药明生物市值环比增加79.35亿元,超第二名的药明康德、第三名山西汾酒10亿元以上。
截至第三季度末,药明生物共出现在10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之中,而从这份持仓名单来看,可谓明星云集。
其中,该公司持仓排名第一的基金重仓药明生物超30亿元,持仓市值位列全市场第一;另外,其管理的某优质企业三年持有基金也重仓买入了药明生物。
两只产品合计持有药明生物市值达35.25亿元,若四季度以来持仓未变,这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在2个交易日内浮亏超10.6亿元。
排名第二基金,其基金经理管理的某医疗创新持有药明生物达9.99亿元,单日浮亏超3亿元。
排名第三的兴某合宜持仓药明生物,合计持仓市值与第二名相差并不是很大。
另外, 排名第四的景某长城绩优成长持仓市值持仓更低一些,不过也有超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持仓排名第二与第三的基金,三季度都在大举加仓药明生物。其中,第二名增仓幅度为9.17%;第三名的增仓幅度则高达40.40%,直接从原第十大重仓股买到了第二大。
无论是持仓排名第二还是第三的基金,都在今年三季报中都对医药行业的复苏表示了信心。
03
其实,客观数据与行业最新动态都在预示着,医药行业寒冬阴影仍笼罩市场。
据动脉网数据统计,在数十家A股及港股上市CRO企业的最新2023年三季度财报中,行业再次迎来集体降速,总体平均收入增速仅10%出头,多家企业的营收还出现负增长。
如果从净利润数据来看,CXO板块平均净利润增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超10家企业的净利润出现负增长,20家企业平均利润降幅超接近20%。
另外,全球CRO巨头Labcorp(徕博科)向新泽西州劳工部门提交了一份文件,称其将于2024年4月前,在萨默塞特的制造工厂裁员239人。
Labcorp表示,裁员是为了“终止运营”,并计划将一部分测试工作转移到其他地点。
业内人士称,种种迹象表明,生物医药产业从两年前开始的“资本寒冬”至今仍未结束。
目前,生物医药行业处于“资本寒冬”,主要在于投资人对政策和市场回报的预期都存在不确定性。
据中航证券的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我国CRO行业的融资额和融资数量均有所下滑,融资额2021年的34.75美元下降到2022年的23.99亿美元,下降了30.9%;融资数量从154起下降133起。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仅有26家CRO公司完成了融资。
CRO作为重资产投入的行业,如果企业业务量不保持一定的规模,大概率就是亏损的,但现在很明显中尾部企业的规模是填不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