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全国人民最关心的话题,莫过于全国两会了。
老詹虽已退休,同样也很关注。
作为一个曾经多次采访报道全国两会的媒体人,我关注的焦点是,
关于民营经济,两会又传递出哪些积极信号?
信号
果不其然,两会刚开幕,“信号”已传出。
3月6日下午,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
在听取意见和建议时,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他还特别嘱咐: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当此时也,如此重申,相当及时,非常重要!
这个讲话,既是给一些深处压力和观望之下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们以旗帜鲜明的鼓励和打气,消除顾虑,也有力驳斥了一些抹黑民营经济、歪曲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谬论。
实际上,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是一以贯之并不断深化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并强调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强调,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数据
如此反复强调、重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原因无它——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壮大,对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全局,实在是太重要了。
一组简称为“56789”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直观了解民营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大盘中的极端重要性:
在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
50%以上的税收,
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
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分量如此之重,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很难想象,如果民营经济有些许闪失,国民经济将会出现什么后果!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老詹在经济日报、人民日报从业几十年,正好与民营经济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吻合,可以说,我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正因此,老詹对民营经济发展,格外关注。
创新
我们知道,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
科技创新,民营企业在全国所占分量,一点也不轻。
65%左右的发明专利,
70%左右的技术创新,
80%以上的创新产品,
都来自民营企业。
去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报告》显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95.3万件,年均增长率达13.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内外有效专利合计为633922项,较上年增幅53.60%。其中,国际有效专利134657项,增幅为474.65%。
报告显示,华为、腾讯、比亚迪、百度、方太等10家企业,成为2021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最多的民营企业。
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高达1.08万亿元,首次突破了一万亿元大关。
从创新成果来看,近几年备受关注的诸多创新热点领域,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基础研究领域,都活跃着民营企业的身影。
投入
企业要发展,必须有投入。越是舍得投入,越是发展迅速。
华为——过去10年,在研发方面累计投入超过8450亿元人民币,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史无前例的。尤其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华为已创建 86 个基础技术实验室来研发相关核心技术体系,并通过 AI 时代可信计算的新架构模型使数据处理量提升 3 个数量级,实现了多语言、跨平台运行。
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摸爬滚打10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这样压强式、马拉松式的投入以及科技创新,让百度在人工智能的各个层面都有领先的自研技术,比如高端芯片昆仑、飞桨深度学习框架、预训练大模型等。
腾讯——在过去3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200亿元,新增研发项目超6000个,覆盖包括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SaaS等在内的完整自研技术体系。并且这些技术创新中的后端即应用部分,均由产业需求牵引,产业接续关系明确顺畅,不存在所谓的“转换”问题。
舍得投入,敢于投入,是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突出优势之一。因为民营企业市场嗅觉敏锐、创新动力强劲、机制灵活、反应能力快捷,也敢于涉足新领域、采用新技术、开发新工艺,不断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创造新模式,这不仅利于提升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也有助于带动中国产业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爬升。
平台
老詹注意到一个现象,数字经济平台企业,是当前民营经济比较活跃、科技创新动力和能力比较强的部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我们看到,如今,全球科技竞争舞台中的头部企业,像苹果、亚马逊、Facebook等,其实也都是平台企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目前拥有了腾讯、百度、京东等一大批代表性平台企业,实际也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撑。
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支持平台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这绝对是很有针对性的。
另外,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它相对于公有制企业,有着更柔软的身段,在全球市场中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同,这首先就降低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对于突破“卡脖子”问题,有着重要优势。
说到底,对于数字经济平台企业,绝不能再将它与“虚拟经济”简单等同起来。它在引领发展、促进就业、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将日益突出。
对内,可能影响的是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就业选择。
对外,代表的是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上的地位。
无论哪一点,都是实打实的贡献,都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
就业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就业,一直是上上下下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这方面,民营经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经济平台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就业市场作出了巨大贡献。
美团——2022年,有624万骑手通过美团获得收入。骑手职业作为就业蓄水池的社会经济价值日益显著。2022年在美团获得收入的骑手中,81.6%是来自县域乡村地区的农村转移劳动力,28万人来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腾讯——2022年,腾讯数字生态带动了私域增长师、云架构师等147个新职业;未来5年有望创造3180万个新就业机会。在就业方面的巨大杠杠效应,实际就是数字经济平台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近期指出,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其创造的新就业岗位占比近三成,产生的新职业中多数与数字化密切相关,在第三产业中,数字经济带来的岗位占到六成。
信心
说到民营经济,不能不说信心。
不必否认,人们对于民营经济的信心,曾经一再受到一些人和一些舆论的冲击和干扰。全国工商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庄聪生曾撰文指出,部分舆论利用少数企业出现的个别问题,对民营经济进行贬损和丑化,让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被“污名化”,不仅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产生很大的思想冲击,而且对青少年和社会各界正确认识民营企业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样的负面舆论和现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加以积极引导和坚决纠正。
尽管如此,平心而论,近些年来,围绕民营经济的发展,人们总体上还是充满信心的。
我们的信心,基于以下两点。
其一、从上面看,无论任何重要历史关头,不管召开什么重要会议,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一向是旗帜鲜明、大力支持的。“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一再重申,反复强调,从来没有含糊过。
其二、从下面看,民营经济的发展尽管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曾经碰到种种阻力,但是,由于其強大的内生动力,民营经济总体发展势头一直是良好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56789”的份额和比例,保持至今,势头不减。
也正因此,尽管近几年一些针对民营企业“泼脏水”的行为时隐时现,从未止息,但是,这些负面舆论也从来没有市场,尤其在头脑清醒的有识之士和广大民众中,很难引起共鸣。
在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总书记再次掷地有声地强调,让人们对于民营经济在在中国的良好发展,充满期待,信心倍增。
大家都是“自己人”,撸起袖子加油干!
征途漫漫,踔厉前行,中国的未来,
正由我们一起创造!
要实现这三重价值,都得依托于平台企业在创新上的优势,尤其是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