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尔失去的不只是33亿
最近苹果一记“重拳”砸向800亿“果链”龙头歌尔。
11月8日晚间,歌尔发布一则风险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歌尔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户的通知,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目前与该客户的其他产品项目合作仍在正常开展。
歌尔在公告中称,本次业务变动预计影响2022年度营业收入不超过人民币33亿元,约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4.2%。
不用怀疑这个某大客户就是苹果,但对歌尔影响可不止33亿元,苹果将一刀切去歌尔的“大动脉”。如今一份公告实锤之后,歌尔面临的是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未来,减值风险、巨额处罚风险、经营可持续性风险,都是歌尔眼前的阴霾。
有多危险呢?先理解一下4.2%这个数字:指的是苹果发现良率造假后,今年剩余时间还未交付的AirPods大概能贡献4.2%的营收。据光大证券分析,AirPods在2020年以及2021年期间,大约为歌尔带来了206亿,以及244亿的营收,占歌尔营收总额的35.7%,以及31%。有媒体消息称歌尔在AirPods良率造假长达三年,如果属实这种踩红线行为,带来的损失少说数百亿甚至会有灭顶之灾。
歌尔今年可以说是流年不利,3月份,市场传言苹果砍了1000万个AirPods订单,传言一出,歌尔股份盘中触及跌停,大跌7%,闻泰科技跌超6%,立讯精密跌超5%。
今年6月份,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发文称预测2022年Meta VR出货量下调 40%。此消息一出,歌尔股份股价开盘后不久便遭遇大规模抛售,从而导致股价暴跌。截至当天收盘,大跌10.1%至跌停。
歌尔的问题始终就只有一个过于依赖大客户,前有苹果后有Meta其中苹果影响最大。大客户战略带来的问题歌尔不是不清楚,歌尔股份不止一次在财报中写道:来自于少量核心客户的业务收入在公司整体营收中占据了较大份额。如果主要客户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企业经营活动出现波动,则有可能为公司业务带来相应的波动和风险。
这份波动和风险并不像财报里说的那么云淡风轻,歌尔面临着的是短期业绩受损,以及随之而来的资产减值、以及股价暴跌、工人大量失业。市场也在议论纷纷到底是单纯砍单还是良率问题,歌尔虽然一直没有正面回应但资本已经选择用脚投票。
从持仓情况来看,包括易方达、东方资管、宝盈等机构旗下产品早已出现大幅减持。
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易方达、东方红、宝盈旗下持有歌尔股份的基金产品分别有34只、20只、17只;但到三季度末,已降至7只、5只、10只,持仓比例也从此前的2.63%、0.70%、0.46%,分别降至1.81%、0.10%、0.41%。
但这份信任危机恐怕还没有到这里结束,需要强调的是,歌尔股份对苹果的依赖并不止于母公司层面。今年10月,歌尔股份分拆旗下从事MEMS传感器及微系统模组业务的子公司歌尔微赴创业板IPO并获得过会,但截至目前该公司还尚未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
招股书显示,歌尔微2021年来自苹果公司的收入达17.68亿元,占比达52.81%;而歌尔股份此次与苹果公司之间的“退订风波”是否可能也会对歌尔微的相关业务产生构成潜在冲击并对其IPO造成影响,这一不确定性正在悄然提升。可以说歌尔成了苹果,败也苹果。
今年前三季度来看,欧菲光营收108.24亿元,同比下降37.06%,归母净利润亏损32.81亿元,同比下滑达到惊人的8024%。今年前三季度亏损已超去年全年,2020年和2021年,欧菲光分别亏损19.45亿元和26.2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欧菲光近三年业绩巨亏背后原因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直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如果歌尔真的是因为良率造假被砍单,那么恐怕只会比欧菲光更惨。
果链不赚钱,为啥都还抢着做
近期笔者看到一些媒体写苹果收割果链,苹果吸血果链不留活路,仿佛苹果在针对果链展开一场极度危险的零和游戏。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首先果链企业加入果链后多数有成为龙头的可能,其次果链好与坏是硬币的正反面,就算是苹果也不存在躺赢的可能。最重要的是果链企业并非没有选择。
在果链中受益的典型者就是歌尔。歌尔为苹果提供了三类产品:扬声器和MEMS等精密零组件产品(电子产品零配件),HomePod智能音箱产品,以及无线耳机AirPods。由于后两者都是整机代工,相对来说利润总数更高一些。
其中,AirPods是歌尔为苹果代工的各项业务中占比最高的一项。自2018年打入苹果AirPods组装产业链,歌尔的营收与股价一度坐上火箭,2018-2021年间,歌尔的营业收入CAGR高达48.78%,归母净利润CAGR更是高达70.14%。
随着这一业绩的对外释放,2020年起歌尔股份开始起飞,到2021年12月,歌尔股份的股价冲过58元,市值一度逼近2000亿元。与此同时,也正是TWS耳机行业的高速增长期,苹果耳机AirPods的全球市场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歌尔的故事在立讯精密和欧菲光身上也曾上演,跟着苹果当然有肉吃但是也有喝汤的时候。
从资本市场看,近些年果链企业似乎不再那么受欢迎,2019年-2022年初,A股苹果概念股股价涨幅近90%,但是今年年以来苹果概念股平均跌幅超过17%,远超A股大盘跌幅(6%)。
苹果概念股出现下跌也不难理解,一方面是因为手机换机周期延长,上游产业链势必受到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苹果产业链这门生意的性价比在变低。
从果链企业的利润看,2021年A股果链企业们,大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状态,根据央广网报道,2021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果链企业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如果纵向对比近几年代表性果链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关企业也出现了毛利率下滑的趋势。
”某私募机构投资经理指出,“目前‘果链’企业的问题之一是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可能正在日趋饱和,行业内卷程度加深,手机厂商出于利润考虑会开始进一步控制成本,进而这种压力会传导至上游。”
“就是前期靠这个赚取了超额收益,但后期大行业出现逆转后,一些潜在的问题会逐渐的暴露出来。”上述投资经理表示。时代变了手机行业已经进入饱和期,再拿着过去的船票怨天尤人无疑就是刻舟求剑了。
不过就算下行周期的果链企业,也仍然具有相当吸引力,某业内人士对我们表示,虽然苹果压榨供应链成本,但苹果手机利润远高于安卓机,因此给供应商留出的利润仍高于安卓机,因为与苹果合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果链的最优选。很多媒体往往只渲染苹果的苛刻,不肯说跟着苹果真的有钱赚,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企业挤破头想成为果链企业。
有人说苹果往往多企业竞争代工机制,意味着苹果掌握着生杀大权,果链企业敢怒不敢言。那么我们看看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董事长刘扬伟怎么说,刘扬伟指出任何有规模的产业,都会有两家以上的供应商,之后会持续透过全球布局、BOL模式推进业务发展。“其他竞争对手要能够具备以上的能力,其实并不容易。”所以苹果所采取的竞争策略不过是正常的商业策略。
就算是在行情不好的这两年,同样有一些企业吃饱了。据咨询机构Ictime首席分析师刘元曾表示,2021年因为缺芯和缺料,苹果考虑成本问题,对一些可替代性强的供应商进行了压价,而技术有优势的供应商则赚得盆满钵满,典型的比如京东方在今年在2021年实现了净利润三位数增长。
要说果链企业敢怒不敢言完全顺从,富士康怕是第一个不服气。2015年,富士康悄悄搬走闲置的苹果射频设备,用来测试一家苹果竞品的产品,逼得苹果开始在自有设备上贴上追踪标签。
2018年,iPad Pro试生产,富士康对苹果谎报了用工数量;生产iPhone时,遇到金属碎片或螺丝松动,本该按照苹果要求直接报废设备。但富士康为节省人力成本,悄悄把碎片取出,并以次充好虚报良率。
当然这些不是好事,但也有一些果链企业主动选择退出或转型。今年6月初,根据《工商时报》报道,苹果代工厂“仁宝”决定不再承接Apple Watch和iPad,服务苹果的团队已经解散,人员转移到其他产品线或事业部,理由是毛利率只有3%—4%。
立讯精密相对来说算转型比较成功的。立讯精密依靠连接器站稳脚跟后,公司持续实行横向布局加纵向布局整合,其中横向由PC延伸至消费电子、通信以及汽车领域,纵向则深化其产业链,由零组件、到模组再到整机布局。
产业一体化布局和多品类延伸也为立讯精密带来了更大的业务空间,立讯近三年营收CAGR达到53%,保持着较高成长性。立讯的一体化布局,也使得自制零部件成本低于采购,带来了成本优势,由此,近三年立讯净利润CAGR达62.5%,甚至快于营收增速。
所以不是果链不赚钱,也不是果链没有退路,这并不是一场猎杀游戏,有的只是商业间的算计和博弈。
写在最后
近些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果链的问题也愈发敏感起来,仿佛苹果马上就要从中国转移供应链,苹果不讲武德啊。但想象很美好,实际很残酷。
苹果在巴西的工厂即使在高峰时刻,富士康在当地的用人规模也只在2500人左右,远未达到预期目标。但这并不算完,到2017年,巴西当地媒体报道称,富士康正着手关闭位于圣保罗州容迪亚伊的工厂。而富士康在当地的另一家工厂,已经几乎是一座空厂,只有零星的几个员工在更新和维护零部件。
在亚洲,富士康的建厂之路也困难重重。2014年富士康曾宣布,计划在印尼投资10亿美元建厂,但到了2015年却被爆出因“土地问题”而不再进行投资。
在印度,2020年,马哈拉施特拉邦工业部长苏巴什·德赛称,与富士康在当地合作建立电子产品制造工厂的计划已经取消,原因是富士康与苹果公司产生内部纠纷。根据德赛的说法,富士康曾在2015年与印度政府签订协议,计划投资50亿美元,建立10-12个工厂。
以上问题或许苹果和富士康最终能够解决,但中国有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制造产业链条。
生产苹果所需的摄像头模组,PCB线路板,FPC柔性印刷线路板,扬声器,触控马达等零部件,都有赖于中国企业。在190家主要供应商中,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企业7进6退,占比反而有所提升。而且,新进供应商主要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与ODM制造商,退出的则是金属结构件等供应商。
商业世界的逻辑一切围绕着产品和利润转,只要你有苹果需要的技术和强势产品,最终还是会成为苹果离不开的伙伴。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干嘛心甘情愿给苹果打工,去给他做配套,成为果链当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要做的是培养自己的下一个苹果或者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在这之前成为果链也并不丢人,我们相信中国企业的辉煌才刚刚开始。